信息化建设既是信息化全面改造的过程,也是管理流程规范化的一场深刻变革。管理流程规范化是企业主要业务流信息化、网络化、建立公用协同工作平台的前提条件,也正是信息化建设的难点和挑战。在管理流程规范化过程中,将会面临巨大的阻力和不确定因素,只有持之以恒,下决心推进,才能最终取得成果;半途而废只会产生更大的阻力和怀疑,已取得的成果也可能丧失殆尽。
船舶行业信息化建设的要点、重点:“明确接口,集成为本”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是实现信息的共享和同步,跨接信息孤岛的现象。建设公司级的信息和数据传输的应用网络以及基于网络的公用工作平台,连接主要事业部和决策部门成为信息化建设中的重中之重。明确各应用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数据接口格式及内容是顺利实现跨接各种应用平台,实现信息互通的基础。
在系统设计和开发过程中,为了减少将来企业集成成本,应加强信息化标准规范的制订和监督执行,这是一项在信息化建设中指导技术实现的基础工作。企业信息化标准规范的内容一般包括数据元素标准、编码标准、信息技术支撑标准、规范的实施方法等。
利用企业应用集成技术(EAI),尽可能采用基于业务群、业务流和数据流的大型数据库,开放的网络和系统产品,统一的应用界面和应用程序,使应用统一、数据结构一致,便于推广普及、便于实现集团的统一管理和数据汇总,减少因技术不统一造成的集成损耗。
在政策和公司资源投入上,向开放、统一集成的解决方案倾斜,尽可能减少单机和孤立系统所占的比例。在保证现有离散系统应用不受中断的前提下,初步实现离散应用的服务器上网,数据在内部网内流通,再实现信息共享和应用集成。
薛曾丰(中船十一所应用软件开发中心副主任)
近年来,国内造船企业通过国外引进与自行开发相结合,在船体和舾装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基本实现了初步设计、详细设计和生产设计的CAD化,明显增强了船舶设计和生产准备能力。但是,在管理思想、管理方法上的滞后,使得我们与造船先进国家相比在快速制造能力方面、在企业的柔性应对能力方面、在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为了实施“造船第一大国”的战略目标,通过推进造船集成化的企业信息系统,加速实现向现代造船模式的转变是极为重要的竞争策略。企业信息系统是一个载体,它承载的是企业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一个先进的造船企业管理系统,体现的应该是现代造船模式下的组织形式、管理形式和管理方法,通过信息系统的平台,实现精准的企业资源计划、严密的物料需求组织、合理的生产经营业务流程,从而达到企业高效率、低成本的运作。而不应单纯是将现有的生产管理和生产组织形式计算机化。
构建造船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重点是实现管理的‘精细化’和信息的‘集成化’。精细化是指建立严密有效的物料需求和物料供应体系、精确合理地安排企业的资源计划和生产计划、准确及时地掌握和控制生产成本。船舶生产模式是典型的复杂产品订制生产模式,根据订单进行船舶设计、物料需求生成、设备材料采购、生产计划、加工制造等一系列以计划为主线的、订单拉动式的生产组织活动。这一系列的过程相互之间是紧密联系且互相制约的,每一个环节的变动将引起各环节的一系列变动,对于船舶这样高度复杂的产品,要达到均衡生产没有集成化的信息系统支持是难以实现的。
为了建立集成化的造船信息系统,需要扎扎实实从基础工作做起。首先应大力开展如下研究:
(1) 造船生产特性和ERP技术的造船解决方案研究
ERP的理论和方法作为一种成熟的技术已经广泛用于一般制造业,如机械、电子等行业。造船业由于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致使ERP在国内造船企业还没有得到更多的应用。因此,对国内造船企业的生产特性和管理特性进行研究,结合现代造船生产模式和制造业的先进管理思想(如JIT、精益制造),提出适合国内造船企业特点的造船生产管理系统的业务流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与之相适应的数据流模型,形成造船企业的ERP解决方案,以便利用成熟的ERP系统,尽快形成造船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信息标准化研究
信息标准化是建立集成化的信息处理体系和高效的信息交换体系的基础,开展信息标准化研究是推进造船行业信息技术应用和实现信息互通和系统集成的重要途径。研究符合造船信息系统要求的基础信息的属性描述和信息结构,如:物料基本信息、物料清单(BOM)信息、工艺路线和生产能力基本信息、托盘/分段信息等十分重要。信息标准化研究包括:信息编码的标准化;数据结构、数据表达、存取方法的标准化;业务流程和信息交换接口的标准化。 同时,要扎实做好基础数据的收集整理工作,没有基础数据的支持,信息系统如同无米之炊,不能获得正确的结果、不能真正发挥作用。必须切实做好基础数据的积累和整理工作,不断完善,逐步精确。只有准确的数据,才能获得精确的结果,才能实现精细化的管理。
(3) 异构系统的信息集成和信息交换方法的研究
多年来,国内造船企业通过引进和自行开发拥有了不少应用系统,如CAD/CAM系统和一些用于特定业务的管理系统。为了尽可能利用现有的系统资源,对现有的基于不同系统平台和不同数据库的信息处理系统进行信息整合和信息交换方法的研究显得更为重要。为此,需要研究各个系统的数据结构,提出进行系统间信息交换的方式和方法,建立信息交换平台。如提出造船信息XML文件交换格式,建立通用的WEB SERVICE数据存取方法等。实现船舶设计、建造、管理等异构系统间的信息交换和产品生命周期的信息共享,提供信息交换和系统开发的基础平台。
总之,通过推行企业资源计划的理念和方法,实现管理的“精细化”,深化生产设计、强化生产计划、优化资源配置、固化业务流程;通过信息的“集成化”建立有效的信息操控体系,消除信息孤岛,实现各专业各阶段的工作协同,从而提高生产效率、缩短设计建造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掌控产品质量,全面增强造船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苏文荣(沪东中华造船教授级高工)
中国船舶工业是我国制造业应用计算机最早的行业之一,自一九六五年开始了船舶设计计算和船舶制造CAM的研究和应用,四十年来,船舶的计算机应用有了很大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已成为船舶设计、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