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绿色包装实践。鼓励企业推进邮件快件包装绿色化、减量化和可循环,推进新技术在邮政行业的应用,推广应用循环周装袋、循环箱、共享快递和冷链保温箱。切实减少收寄、分拣、封发、运输、投递等各个环节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消耗。积极推进绿色网点、绿色分拨中心建设。推动邮政快递企业参与垃圾分类有关部门协作机制,推动完善社会回收体系。
推动运输节能减排。推动运输方式和网络运营模式创新,加大新能源汽车和清洁能源车辆的推广应用,推进快递货运车型标准化、专业化、厢式化、清洁化,提高企业在中转盘驳、末端配送等环节提高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的使用比例。优化邮路干线网络,推进共同配送、多式联运、带托运输、甩挂运输等先进组织模式,提高运输效率。
执行绿色法律规范。切实推进绿色邮政建设,贯彻《快递封装用品》系列国家标准和《快递电子运单》、《邮政业封装用胶带》等4项行业标准。推进行业规范化系统性治理。从绿色采购、内部培训、作业操作等方面完善相关要求。加强宣传绿色理念,凝聚行业环保共识。
(七)加强行业人才培养
健全行业人才培养机制。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依托行业协会、企业、高校建立一批邮政行业人才培养基地,实现产教融合立体发展,构建多层次多主体协同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产学研用一体发展。通过“工学一体化”、“职业培训包”、“互联网+”等方式促进校企合作,推动校企人才有效衔接。提升行业从业人员素质,开展面向基层快递员工的职业技能教育与培训。支持重点企业引进科技领域、电子商务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引导邮政企业和重点快递企业加强邮政业国际化人才培养。
完善行业职业资格体系。组织从业人员参加有关职业培训,强化中高级专业人才储备工作,加大快递工程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力度。鼓励校企合作,提升技能人才队伍的职业素质和技能,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做好农村劳动者、返乡农民工加入快递行业的职业资格培训、岗前培训和就业指导。
保障从业人员合法权益。树立以人为本监管理念,维护从业人员合法权益,促进各类型员工同工同保障。加大快递员关爱力度,深入开展“暖蜂行动”,推荐参选行业典型及劳模评选活动。强化部门联动,共建保障机制。将快递员权益保障纳入各地政务一体化工程,建立跨部门联动响应机制。畅通快递员投诉渠道,完善投诉处理机制。推进非公快递企业基层党组织覆盖及建设,加强快递员党组织和群团组织建设力度,推动建立快递员与用工主体间平等对话渠道和集体协商机制。
(八)提高行业治理能力
提升综合履职能力。推动修订《云南省邮政条例》,适时出台我省快递管理有关制度,提高快递业法治化、标准化水平,通过立法规范和制度标准,保障行业健康发展。全面加强普遍服务监督和快递市场监管,深入开展执法工作,完善消费者申诉与市场监管联动机制,确保行业平稳有序发展。
完善社会治理机制。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搭建管理部门、行业协会、企业等多方参与的协商平台,引导行业企业广泛参与相关立法、政府规划、公共政策、行业标准和数据统计等事务。同时拓展社会公众参与的渠道方式,积极发挥社会监督员作用,建立意见受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