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安全设施和交通秩序管理精细化提升行动全面启动

2022-03-21 12:00

  加强防范,合力整治。以消除道路交通事故多发易发路段为重点,明确各地公安部门加强对辖区公路交通事故的研判分析,梳理排查交通事故多发易发路段,建立健全道路交通事故通报制度,及时向当地政府报告,从加强交通秩序管理、强化重点路段交通违法整治、加大公安交管信息技术手段应用力度等方面,研究提出防范交通事故的治理措施并实施。同时,以近三年来的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数量为指标,侧重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梳理并确定平面交叉路口、临水临崖等路侧险要两种特征路段,明确公安部门牵头负责增设或完善警告标志标线、减速设施、路侧护栏、示警桩、交通信号灯。

微信图片_20220321120201.jpg

  高速公路重在安防延伸

  高速公路属于公路及其安全设施较为完善的线路,公路安全设施和交通秩序管理精细化提升,一方面属于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的延伸,另一方面只有好的公路设施并不一定就是安全的,同时需要得到公路使用者“人”的认可和使用,包括公路设施建设的人性化和公路设施使用的强制性,因此把防护放在首位,提出5项主要任务。

  精细提升安全防护能力。针对高速公路行车速度快及其对向碰撞交通风险高的特点,特别是重特大交通事故调查过程中发现的公路设施新的安全需求,明确加强不同防护等级或不同结构形式的护栏之间连接过渡。鼓励按照相关规范要求并结合交通安全实际,提升路侧护栏、中央分隔带护栏、构造物处护栏、开口护栏、出口分流端缓冲设施的防护能力,完善迎交通流护栏端头的处理,更加注意精细设置。对建成较早的高速公路开展针对性调查,结合交通事故数据和原因分析,科学评估中央分隔带护栏与现状交通运行、防护需求适应情况,特别是碰撞中央分隔带护栏事故多发、运行状况变化大、大型车辆交通量增长较快路段,而不是按照新规范“生搬硬套”进行护栏更换。

  科学规范信息指引。针对高速公路出口与入口、隧道与桥梁等事故多发易发情形,特别是指路信息不精准、引导不连续、诱导不清晰、管理不科学等问题,要求总结推广公路交通标志标线优化提升专项工作经验,健全完善交通标志标线动态评估优化长效机制,综合运营期路网结构、交通运行状态变化情况,充分考虑驾驶人需求,动态评估优化互通立交及出入口、新旧公路并行交汇、多运输方式衔接、交通组织复杂等路段的指路标志信息指引、标线渠化引导,确保交通标志标线等设施布设合理、信息连续完整、路径指引准确、路网信息一致。其中,首次提出充分考虑驾驶人需求,第一次强调开展互通立交进出口等动态评估要求。

  加强城际重要通道疏堵保畅。针对我国节假日期间机动车出行交通流量大、城际高速路段、重要枢纽互通出口、服务区进口等由于拥堵引发的交通安全问题,提出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区为重点,在确保安全前提下,实施疏堵工程,提升通行能力,降低因交通拥堵诱发交通事故的风险。其中,把交通拥堵作为安全问题进行治理属于首次,把提高线路或路段运行速度作为安全措施处置同样属于首次,揭示了公路安全设施和交通管理理念的探索和方式的变化。

  加强恶劣天气动态管控。针对我国高速公路复杂环境及其道路交通事故多发易发等状态,特别是公路安全设施改善和交通管理控制方式探索,明确对于团雾、凝冰、冬季冰雪、沙尘暴等恶劣天气多发路段、养护施工作业区路段、容易发生交通拥堵路段、重载货车或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通行路段等,强化多元化警示信息发布和安全诱导服务,强化分类分级动态通行管控,鼓励恶劣气象监测预警及保障装备体系建设应用。

  改进完善通行管理措施。针对我国高速公路通行管理设施、货运车辆行驶、拥堵易发路段等交通风险状态或情形,要求排查高速公路门架和交通技术监测设备补光灯眩光情况,进一步规范补光灯设置。根据需要推进分车道通行管理,实施中重型货车右侧通行交通管控措施。探索拥堵易发路段硬路肩可动态调整、适当开放允许通行的控制措施,合理提升应急缓堵疏堵能力。鼓励各地开展危险货物运输车辆通行分类分级管控试点。以上措施具有安全和风险双重性,既是解决交通和安全需求新的举措,同时又会面临新的交通和安全风险,需要结合实际采取配套技术和管理措施,保障效果并有效控制交通风险。

微信图片_20220321120206.jpg

  普通干线重在持续攻坚

  普通国省干线特别是二级及以下低等级公路,历经十年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和五年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公路及其安全设施“有”的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考虑到公路及其安全设施的功能或作用,涉及人、车、路、环境、管理等多种要素,以及公路车行、骑行、步行等使用者的认知与需求的差异性,如何安全、有效、可靠地使用公路及其安全设施,特别是有效应对由于社会和经济发展出现的新情况,因此把城镇化和平面交叉作为重点提出5项攻坚任务。

  重点提升城镇化路段。围绕我国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带来的交通安全需求变化,重点破解连田、穿村、过镇路段及其交通生产生活交织冲突难题。根据实际交通需求与城镇化环境特点,优化沿线交通组织设计,在保障沿线居民有序安全穿越公路的前提下,调整和归并中央分隔带开口及路侧出入口设置,解决开口过多导致的风险隐患。具备条件的路段,增设辅道、路宅分离、机非分隔、行人过街、照明等设施。严格控制新增平面交叉路口,严格公路用地、建筑控制区管理、厘清公路用地范围各类井盖权属关系。配合当地政府有序推动马路市场清除或移址。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