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沉城市的人口多为网购低频长尾用户,长期依赖于实体店铺满足的信任安全感与人口相传的信任感,在三四线城市中尤为可见。当以拼多多为代表的社交团购型电商出现时,价格敏感型的三四线人口获得了价格红利,拼团的形式也满足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消费数量获得了激增,密度也得到了质变。基于此的物流网络又发生了扩增与交织。仓储的实质不再是大型的物流地产,配送的意义也不单纯局限于单链条的配送服务。
快递订单分配成体系化,落地配成新形势下的优势服务
以上多层次的需求裂变,导致物流网络的变化也相应进行了升级与分级。从物流最核心的仓配角度出发,分割的仓储与运输服务,集中向仓配一体化的趋势转变。
• 仓配一体化的概念很早前就被提出,主要指订单后一体化解决方案,提升客户享受仓配服务的体验。仓配一体化主要由4类不同的形式组成:平台类开放型云仓,如京东、苏宁和菜鸟网络等;快递公司型云仓,如顺丰、百世等;第三方物流企业,如DHL;生产制造类货主型,通过第三方物流托管或自建物流实现仓配运营转型。
• 现有的仓配一体主要集中在第一类和第二类。第一类平台型电商利用庞大的仓储资源和配送网络对货品进行仓与仓之间的调配,进而利用城市间分拣中心、前置仓和门店加速分销,辐射范围半径更小的用户群,实现落地配服务即时送达。
• 第二类快递公司型云仓的优势集中于快递公司的单票低成本价格上,淘宝、拼多多等网购需求巨大且覆盖一二线主流城市和下沉市场主要网购人群的电商网站,主要的电商件和个人散件配送体量大,多由“三通一达”和顺丰、百世为代表的快递公司进行配送。
• 而回归到降本提效的本质,在于物流效率的提升,上述两类的仓配一体不论是资源整合后的落地配服务,还是优化单票成本提升整体规模都是基于商业模式和物流本质改变后的仓配体系优化。另一方面,则是技术的提升优化智能仓储后带来仓储效率和分拣效率的提升
商业模式及场景改变仓储形态,中心仓、前置仓等新业态出现
由用户所在家庭为中心,仓储形式逐渐朝“向中心化移动”的方向发展,仓储距离逐渐向中心缩小范围,更多地满足新的多变需求,并基于传统电商商业模式的改变,响应常规类产品、特色产品和个性化需求。• 首先,大型仓库定位核心城市的一级仓储基地,主要满足高频用户线上消费需求和线下门店补货,该业态的进化过程更多的是技术优化所带来的物流效率的提升。
• 其次,前置仓是为了辐射社区范围内的用户即时性需求所产生的新型仓储业态。对于互联网零售巨头来说,从成本中心变成利润中心,是涉及体量和时间的因素。一旦达到收支平衡,货量稳定意味着城配线路的可控性增强,物流成本下降将带动城配线路的优化。
• 特色仓属于某些特定SKU集中存放的仓库,仓库布局和整体设计都围绕SKU的特性设置,冷链仓库算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类,前置仓的某些功能也属于冷链仓的一环。这类仓的出现更多的原因是基于每日优鲜等生鲜电商出现后,互联网巨头也逐渐在自家电商平台上优化了此类商品的送达时效,为有此类需求的用户作及时响应。
基于自动设备提升供应链前端效率,带动仓储、分拣和输送效率
仓储形态结合物流科技最多的仓类以大型仓储为主。随着线上线下流量边界的模糊,大型仓储作为城市仓储的核心仓,通过自动化立体库、自动分拣系统和自动运输系统,结合更多的物流科技提升整体供应链效率。
• 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中会有两种情况,自有仓配一体化的供应链和第三方租用的仓配分割环节。而随着零售产品的多样化、冷链物流和餐饮物流等多样性对供应链的要求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大型仓储端的管理控制是决定线上订单短时快速执行的基础。
• 大型仓储效率的提升主要分为两部分:首先依靠的是提升仓储效率的自动化立体库,通过大件SKU货物集中摆放的立体货架、堆垛机、托盘等设备实现高层存储和自动存取。其次是由控制装置、分类装置、输送装置及分拣道口组成的自动分拣设备,智能分拣设备的主要特点是能连续、大量的给货物分类,基本实现无人操作排序,错误率极低。在劳动密集型的转运中心,与分拣作业直接相关的人力约为一半,而作业时间约占整个转运中心作业时间的30%~40%,成本占到转运中心总成本的40%。自动输送系统,基于箱式和托盘式输送机,减少拣货员移动和寻找的过程,提升拣货效率与准确率。
2
• 现有互联网零售巨头和快递公司都依据自己的战略建设自己的大型仓储网络并依靠仓和配搭建一体化战略。其中,有代表性的大型仓储便是苏宁的苏宁云仓和京东的亚洲一号。
前置仓功能多,但不易摊薄物流成本,适宜互联网零售巨头做资源整合
前置仓是基于消费者体验和供应链协作下的新业态仓储,每个门店都是一个中小型的仓储配送中心,区域性大仓只需要对门店供货,而门店所处的前置仓便可以对用户的最后一公里需求进行配送服务。尽管物流仓储自动化设备提升了分拣效率和仓储效率,但前置仓的补充还是对线下门店的SKU补货和辐射社区的短时配送以及冷链商品进行了满足和快速服务。
• 前置仓是否盈利的问题,是需要比对“前置仓+末端配送”、“城市仓发货+快递配送”和“落地配服务”三类形式的单量和物流边际成本进行核算。目前来看,前置仓模式下配送单量的集中才是该模式发展的核心。
总的来说,前置仓的盈利极其敏感,投入主要集中在“重资产”和密集型劳动力配送,解决的核心诉求在于高密度的订单问题,尤其前置仓的辐射对象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对冷链物流需求度高的高频消费,这也是像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等玩家执着于前置仓的原因。同时,在此基础上还要进一步通过大批量订单摊薄仓储费用和运输费用。当仓内配置趋于合理,再结合末端的高效配送完成率,前置仓才拥有盈利的可行性。
冷链仓储toB服务门店,toC加速产能,保温设备循环利用成本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