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供应链发展迎新局

2022-05-05 11:04

  平台经济作为新型经济形态,在物流及流通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据交通运输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培育发展了近1300家网络货运企业,整合社会零散运力293万辆,整合货车驾驶员超300万人;但也有数据指出,网络货运平台实际投入运营的比例不超过50%,有167家网络货运企业车辆轨迹及运单匹配正常率低于60%,同时有部分网络货运企业仍存在运营能力不足、税票不规范、恶性竞争恶意压价降价等问题。

  近年来,国家对于互联网平台(包含卖菜平台)的整治,让各方对平台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些疑虑。笔者认为,国家重点约束的是平台经济领域的寡头垄断、违法违规及恶意竞争行为,而不是针对平台本身。如果大树能与小树、小草互相交织,便可形成正向循环的生态,而不是“大树底下寸草不生”;如果平台不携资本、流量等绝对优势,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冲击原有商业体系,便会导致大量中小微商业主体无法生存,而利用自身流量、技术优势整合和赋能传统市场主体,优化链条效率,降低总体成本,国家与社会自然是非常欢迎大平台的。毕竟大平台作为流通链的链主,对于资源整合、上下游协同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微信图片_20220505110716.png

  二是加强应急物流体系建设。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地缘政治冲突等会对物流正常运转带来突然的巨大冲击,容易造成供应链中断,国家和社会的应急物流面临巨大挑战。

  近期,疫情对物流的影响明显加大。有数据显示,3月份我国整车货运流量指数同比下降1.7%,快递物流指数较上月回落2.1个百分点,全国主要公共物流园区吞吐量指数日均值同比下降18.1%。而近年来在疫情防控期间,有时需要民众居家不外出,人不动则需货动,大量日常生活用品、食品需要配送到家,这让全社会看到物流运输,尤其是“最后一公里”配送交付的重要性。但货车司机、货物外包装也有可能携带病菌,尤其是最近这段时间所出现的新冠肺炎病例,增加了我们对病毒通过以物传人的担忧。

  因此,如何在符合防疫抗疫要求的前提下,保障民生物资、应急物资的顺畅流动与配送,同时又能应对短时间内的爆量压力,需要吾辈共同努力。近日,国务院也已发布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全力保障货运物流畅通,特别是医疗防控物资、生活必需品、政府储备物资、邮政快递等民生物资和农业、能源、原材料等重要生产物资的运输畅通。

  三是完善综合立体交通运输网。交通运输的便利程度与成本水平是影响产业迁移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促进流通的关键要素,运输条件的改变往往会直接导致产业布局的形成与改变。因此,我们要推动交通运输设施跨区域一体化发展,推进区域产业布局及流通市场一体化建设。同时,在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网络的过程中,应注重建设支持多种运输方式快速转换的综合物流枢纽。

  因为,加快发展多式联运对于我国物流行业降本增效和节能减排有重要意义。国外数据显示,多式联运可以帮助我们将运输效率提高约30%,货损货差减少约10%,运输成本降低约20%,并减少公路交通拥堵50%以上;而目前阻碍我国多式联运市场发展的三大主要因素之一是跨运输方式基础设施的统筹规划和建设协调不畅,有的地方是铁路货运站、机场、港口等的距离过于遥远,有的地方是缺乏相应的集疏运体系,有的地方是缺少相应的换装转运设施。这些都将导致产生较高的转运物流费用,转运效率也不佳,无法发挥多式联运的应有之义。

  四是进一步完善退换货逆向物流。物流服务是电商购物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者购买决策的驱动因素中,50%与物流相关,比如高度重视交付费用、交付速度以及退货政策。快速、无缝和经济的退货管理对于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大小型零售商都在专注于改善消费者的退换货体验。

微信图片_20220505110722.jpg

  3月16日,在哈尔滨市哈同高速公路先锋路收费站入口,工作人员对抵返哈尔滨人员进行查验。

  改善退货流程和体验的主要措施有:明确的退货政策沟通、流程改进、代替退货的折扣、鼓励到店退换货以及实施退货管理解决方案。此次《意见》中专门提到“推动跨国跨地区经营的市场主体为消费者提供统一便捷的售后服务,进一步畅通商品异地、异店退换货通道,提升消费者售后体验”。而海关总署早在2021年9月便公布了《关于全面推广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退货中心仓模式的公告》,一方面简化跨境退换货的流程环节,消费者退货退款时间缩减2个工作日以上,提升消费体验;另一方面,帮助跨境电商企业节省仓储和短驳费用,减少退货带来的额外成本。

  借助供应链发展普惠金融。供应链金融是一种从供应链产业链整体出发,依托供应链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间的物流、信息流、订单流、资金流等数据,将原来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险转变成供应链整体的可控风险,将风险控制到最低并提升供应链各方价值的金融服务。

  此次《意见》提到将“发展供应链金融,提供直达各流通环节经营主体的金融产品”。其中强调的是“直达各流通环节经营主体”,目前银行更愿意贷款给核心企业、龙头企业,而大量的中小微市场主体则是融资难、融资贵。主要原因在于金融的本质是基于信用的资金流转与利用,在传统金融模式下,中小微市场主体可抵押资产的价值太小,金融机构会认为其无法正常还款的风险较高。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