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称王,多亏特斯拉?

2022-07-07 10:56

image.png

  7月3日,比亚迪和特斯拉选择在同一天,公布了二季度销量。 跟造车新势力还在月销过万这条线上徘徊不同,这两家车企已经迈入月销十万阵营,将竞争拉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6月,比亚迪交付新车13.4万辆,整个二季度交付35.5万辆。特斯拉二季度全球交付25.5万辆,不敌比亚迪。 这是过去几年来,特斯拉首次被比亚迪超越。因为二季度数据出现反转,导致整个2022年上半年排名出现变化——比亚迪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销冠。 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在今年3月停产燃油车,随后交付的全部是新能源车。这让这两家公司的销量更具可比性。 有人评论:“特斯拉其实就是一条鲶鱼,哪知道后面来个铁锅炖鲶鱼的。” 比亚迪今年在新能源车上全面发力,成为特斯拉有力的挑战者。而特斯拉再次陷入产能地狱,二季度交付量出现下滑。一个加速追赶,一个被卡住了,差距就这样被拉开。 不过,特斯拉正在加速扩产,或将很快再次追上来。2022年的全球新能源车销冠之争,还存在不少变数。

  特斯拉被反超,因为工厂掉链子?

  我们先拉一组数据,看看今年上半年,特斯拉是如何被比亚迪反超的。

图片

  从这张图中可以看到,过去连续8个季度以来,特斯拉的季度交付量一直领先比亚迪,今年二季度是比亚迪首次反超。 转折点发生在去年二季度,距今正好一年时间。在那之前,特斯拉跟比亚迪的差距逐渐拉大,但从二季度开始,比亚迪快速放量,差距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缩小,最后在今年二季度实现了反超。 从去年二季度到现在的一年时间里,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爆款车型秦PLUS DM-i大规模交付了。去年4月交付3603辆,6月9269辆,8月过万,迅速冲到了中国新能源车销量榜前三的位置。 在秦PLUS DM-i之后,比亚迪宋、唐、元、海豚接棒,纷纷迈入月销过万阵营,宋甚至超过3万辆。在多款车型的助力下,比亚迪新能源车的整体月销量,以每个月净增1万辆的速度膨胀,然后在今年3月突破10万辆,5月突破11万辆,6月突破13万辆。 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比亚迪DM-i等新技术的应用。DM-i+刀片电池的组合,让比亚迪仿佛掌握了爆款密码。DM-i技术应用于比亚迪的插电式混动车型,现在,比亚迪一半的销量都是来自混动车。 不过,正是这一点,让很多支持特斯拉的人不服气。因为混动车被一些人认为是“披着电动车外衣的燃油车”,而特斯拉全部是纯电动车,若单比纯电动车,比亚迪还是不敌特斯拉。 那我们不妨把比亚迪的纯电动车拿出来,再做一番对比。

图片

  从图中可以看到,比亚迪的纯电动乘用车季度销量,的确是要落后于特斯拉。不过在我国,插电式混动车和纯电动车都属于新能源车,享受相关补贴政策,而且已经被证明是有广阔市场前景的。 更核心的问题其实是在产能。 不论是特斯拉还是比亚迪,现在都不缺订单,缺的是产能。比亚迪的热门车型,以及特斯拉Model 3、Model Y,现在下单提车都要排队,时间从几个月到大半年不等。尤其是特斯拉,就是因为产能问题限制了交付量。 长期跟踪特斯拉的Troy Teslike在6月通过数据推演发现,特斯拉所有车型的平均提车周期大于4个月。其中,上海超级工厂生产的标准续航版Model 3要等待4.2个月,长续航版Model Y要等待超过5个月。而在美国弗里蒙特工厂,长续航版Model Y的等待时间更是接近7个月。 一位在美国硅谷一家大型科技公司工作的工程师,刚买了一辆performance版本的Model Y。他告诉深途,这辆车算上税快8万美金,他原本想买更便宜的长续航版,但提车周期太长就放弃了,“得等到明天三四月份,太久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特斯拉而言,销量是由产量决定的,不拼产品拼产能。 但是今年上半年,特斯拉恰恰就被卡在了产能上。 跟比亚迪的工厂全国遍地开花不同,特斯拉现在一共只有四座工厂,分别位于美国加州、得州,中国上海,德国柏林。其中加州工厂2012年投产,上海工厂2019年投产,柏林工厂、得州工厂今年3月、4月刚投产。 上海工厂对特斯拉极其重要。去年,特斯拉一共生产了93万辆车,其中48万辆都是来自上海工厂,占比52%。这48万辆车中有32万辆是在中国销售,剩下的16万辆出口到了欧洲等10多个国家。 今年一季度是上海工厂的产能巅峰,一共交付了18万辆,平均每个月生产6万辆。 但是从3月底开始,受到上海疫情影响,特斯拉上海工厂在3月、4月停产了20多天,损失了超过7万辆的产能。整个4月、5月加起来,上海工厂只交付了33677辆车,只有平时一个月产能的一半。

图片

  有意思的是,今年上半年,比亚迪比特斯拉多卖了7万多辆车,差不多正好是特斯拉损失的产能。如果特斯拉满血复活,这个差距还会有吗?

图片

  是真对手,还是假想敌?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