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量超过特斯拉,给比亚迪赚足了风头。有人据此认为,国产车崛起了,特斯拉终将被碾压。事实却未必如此。 这里有一个前提需要明确,抛开销量数据的机械对比,特斯拉和比亚迪,真的是竞争对手吗? 没有人会天真地认为,宏光MINIEV会威胁到特斯拉的统治地位,即便宏光MINIEV一个月卖3万多辆,早就超过了特斯拉。因为宏光MINIEV是一款均价3万多元的微型车,升级版老头乐,跟特斯拉根本不在一个维度竞争。 比亚迪当然跟宏光MINIEV不一样,它面向的是主流汽车消费市场,部分车型的价格也跟特斯拉有重叠。但在整体上,它们面向的并非同一类消费人群。 特斯拉的走量车型就两款——Model 3、Model Y,这两款车占到特斯拉全球销量的95%。Model 3的均价超过30万元,Model Y超过35万元。 即便这两款车在国产化之后,曾把单车价格打到过30万元以下,但后来又涨价了,而且综合不同版本的平均价格,最终还是超过30万元。 比亚迪的单车均价,要低于30万元,更准确的说,大部分都是在20万元以下。这跟特斯拉完全是两个不同的市场。 我们拆解一下比亚迪家族,就能直观发现其中的差别。 比亚迪采取的是“群殴”战略,旗下车型多达20多款,比特斯拉多了好几个量级。比亚迪的两大产品线——王朝网、海洋网,真正走量的是王朝车型。 现在比亚迪卖的最好的车型是宋。今年以来,宋每个月的销量都维持在2万辆以上,5月和6月超过了3万辆,上半年累计接近16万辆。这是一款售价15-21万元的SUV。
比亚迪去年的销冠车型秦,今年被宋超越了,每个月卖两万多辆,上半年累计卖出接近15万辆。这是一款紧凑型轿车,秦PLUS DM-i的起售价只要11.18万元。 所以比亚迪目前最畅销的两款车,主体价格区间在15万元左右,完全没有跟特斯拉产生交集,而且其中还有一半是混动车,跟特斯拉不构成直接竞争。 另外,去年9月开始交付的海豚,销量上升非常快,现在平均每个月在1万台以上,具备爆款潜质。这款车主打年轻人市场,但起售价只要10.28万元,也不可能跟特斯拉产生竞争。 能勉强跟特斯拉站到一个台面上的,是比亚迪的旗舰车型汉。这是一款中大型轿车,不论是车身尺寸、外观,还是配置、性能,都被比亚迪拉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试图跟特斯拉Model 3正面对抗。而在价格上,汉也摸到了Model 3的区间。 对于一些预算30万元以下的人而言,这两款车都进入了可选范围。去年,汉卖出了11.7万辆,在比亚迪家族中排第三。Model 3在国内卖了15万辆。 总体上而言,比亚迪的主阵地是20万元以下的市场,这是燃油车的大本营。特斯拉的主阵地在30万元以上。虽然从总销量上来看,比亚迪暂时超过了特斯拉,但这不能说明比亚迪的产品就此占据了优势地位。
终将踏入同一条河流
从长远来看,比亚迪和特斯拉,一定会在某个细分赛道,在产品层面展开正面交火,而不只是在总销量的数据上比拼。特斯拉或许不关心比亚迪,但比亚迪可能会追着特斯拉打。 品牌冲高,已经成为比亚迪当前最重要的事情之一,而以比亚迪的体量,往上冲就必然会遇到特斯拉。 比亚迪正在加速把门店开进商场,和特斯拉、蔚小理做邻居。它还从奔驰手中拿回了腾势的主导权,公布了全新的品牌标识和定位,在全国各地疯狂开设直营店。它还在筹划一个高端品牌,或在今年三季度发布,首款车型售价80万元-150万元。 已经亮相的产品是“海豹”,直接对标特斯拉Model 3,并已开启预售。
跟Model 3一样,海豹的定位也是轿跑,溜背设计,流线型的车身,整体尺寸比Model 3略大。长续航后驱版的续航,也要比Model 3略长。它还用上了前双叉臂+后五连杆的底盘悬挂,这种配置一般是豪华车型才会用的。 海豹的售价是最低21.28万,最高28.98万,特斯拉Model 3是最低27.99万,最高36.79万。这相当于,海豹的最高配,比特斯拉的最低配,只贵了1万块钱。 前有汉,后有海豹,比亚迪在一步步逼近特斯拉的营地。 从整体的策略上来看,比亚迪是从低往高打,新车型的价格越来越高;特斯拉的策略是由高打低,从高端市场打大众市场。特斯拉从高价位的Model S、Model X,到更便宜的Model Y、Model 3,未来可能还会推出价格更低的新车型,终将和比亚迪踏进同一条河流。 在智能化尤其是自动驾驶方面,比亚迪毫无疑问落后于特斯拉,而且差距非一朝一夕能够追平。但这在短期内不是影响消费者购车的决定性因素。而从长期来看,比亚迪通过合纵连横,加大智能化方面的布局,也还有机会。
现在比亚迪最应该关注的,是如何在产能疯狂扩张、销量爆发式增长的同时,保证产品质量。 今年以来,全国多地出现比亚迪自燃事件。有人经过梳理,发现今年上半年比亚迪自燃车辆多达几十辆,其中尤以比亚迪唐为主。4月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公告,比亚迪宣布召回9663辆唐DM车型,原因是动力电池因为制造原因,存在热失控风险。 此前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称,“刀片电池”将“把‘自燃’这个词从新能源汽车的字典里彻底抹掉”。但现在看来,这并不现实。 比亚迪2022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目标是120万辆,相比去年的60万辆翻倍。今年刚过半,比亚迪的销量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而且每个月还在快速增加。不出意外的话,比亚迪不仅能完成120万辆的目标,还有机会冲击150万辆。 巧合的是,150万辆正好是特斯拉2022年的目标。去年特斯拉全球交付了93.6万辆,但今年上半年只交付了56.5万辆。这意味着,下半年特斯拉需要完成去年一整年的量,才能实现目标。换算过来,接下来的六个月,特斯拉平均每个月需要交付15.6万辆。真是无比艰巨的任务。 或许,特斯拉的年度目标,要让比亚迪给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