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网络时间如梭,2022年就要过去了,在这一年里,互联网大佬们,或多或少都与物流与电商有了联系:新东方的俞敏洪跨界电商直播,推出了东方甄选,着实火了一把;而做手机的雷军,跨界造车,一开局声势就很大;国美的黄光裕却陷入了苏宁同样的困境,近日更传出国美电器破产清算的消息;就是京东也在收缩海外业务,刘强东还发出公开信:高管降薪,等等。本文拟对2022年大厂与大佬的情况进行回顾,也许从中可领略过去一年电商、物流的发展态势,从而对2023年的物流电商从业者有所裨益吧!一、刘强东的全员信挥之不去的新冠疫情,久拖不决的俄乌冲突,使国际时局倍显艰难,反映在电商上,就是京东,也在收缩国际布局,据传京东国际将裁撤东南亚业务线,欧洲只保留荷兰部分业务,据京东国际内部人士分析,投入很大,但迟迟没有盈利,可能是此次调整的重要原因。
好在历时4年多的美国明州案,以双方和解告终,在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和名声受损之后,终于划上了句号,刘强东可以抛开包袱,专心于他的商业帝国了,这不,11月22日,刘强东向京东的高管们发出了全员公开信。全员公开信有两大看点,概括地说就是一升一降,升的基层员工福利,降的是高管薪酬,从2023年1月起,京东集团的高级管理人员,现金薪酬全部降低10%-20%不等,职位越高降得越多,消息一出,立马登上微博热搜第一。一升一降彰显了东哥情怀,逐步将收购的德邦股份外包快递员转化为自有员工、设立“住房保障基金”等多重“红利”,践行了他对员工的承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真正做到了进入京东门,就是兄弟。刘强东是否退隐,坊间有不少传言,我们看到的事实是,刘强东接连退出京东系公司,最近三个月转出的股权,都给了同一个人——京东集团副总裁缪钦,按照京东发出的公告,刘强东向缪钦转让股权,旨在提升行政效率,据说,缪钦是刘强东在中欧商学院EMBA班同学。今年4月,刘强东正式卸任京东集团CEO,由得力干将徐雷出任,然而从境外上市架构的股权结构来看,刘强东对京东仍有绝对的持有控制权,还是实实在在的老大。退而不休的刘强东,对京东的发展仍然有绝对的发言权,一封全员信就可显出他的份量,未来,刘强东将至力于京东集团的长期战略设计,年轻领军人才培养和乡村振兴事业,对京东来说,他仍然是是舵手。二、崔维星的出局说起快递大件,离不开崔维星和它的德邦,四年前的2018年,崔维星做出了大胆决定,在水立方宣告德邦物流品牌更名德邦快递,提出核心亮点——大件快递上门服务,其响亮的口号是“大件快递发德邦”。
早在2012年,德邦开始筹备大件物流这条主线,2018年,德邦物流更名德邦快递,大件快递成为德邦全面发力的新目标,并请来大个头的易建联做形象代言,同年,德邦正式上市,登陆资本市场,看起来一切都顺风顺水。然而“大件快递”似乎是个吃力不讨好的生意,四年过去,德邦快递与“一线快递企业”的距离不仅没有拉近一步,反而越来越远,在传统的快运市场被顺丰、安能等不断赶超。2018年到2021年,德邦的“快运业务”连年收入下滑,“快递业务”收入增长缓慢,2021年,德邦的盈利出现严重亏损,被京东物流收购,成为最好的归宿。7月26日,京东集团通过京东物流完成了德邦股份超过50%的股权收购,德邦股份旗下德邦物流也因此正式并入京东体系。10月17日,德邦股份发布了一纸公告,选举现京东物流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余睿为公司新任董事长,这意味着,德邦物流创始人崔维星正式出局了,创立了26年的德邦物流与他渐行渐远。虽然德邦控股仍是公司的股东,但是作为创始人的崔维星已经不再是德邦物流的实控人,同时,其主导岗位已经整体由“京东派”替换了,德邦正式京东化了。1996年9月,山东人崔维星在广东中山租下了一个简陋的门面,开始了他的物流事业,2001年,广州市德邦物流服务有限公司成立,借着电商发展的东风,到 2010年,德邦成为国内“零担之王”。崔维星也是一个有坚守的创业家,德邦成立至今,一直采取直营为主的经营模式,然而,世事无常,崔维星黯然退场。德邦是否会脱胎换骨,完全消除崔维星的痕迹,嫁结上京东的基因,目前还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只有符合市场的期待,才能走出亏损的困境。
对于崔维星来说,卖掉一手创业但却亏损的公司,出局德邦,未必是坏事,可以在其得方面再创辉煌,毕竟有多年创业的经验,且看,卖掉百世快递国内业务的周韶宁,不是在东南亚与供应链领域做得风声水起吗?三、王传福试水欧洲2022年11月16日,比亚迪第3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成为首个达成300万辆里程碑的中国品牌,然而,最让王传福看重的则是然国产新能车走向欧洲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