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业的烟火气正在商业中心徐徐升腾。而不同于连锁品牌,在室外零下7度的北京街头,独立餐饮店、写字楼附近的餐饮店,还在等待回暖。
即便是市区中心、商圈附近的独立餐饮店,堂食恢复情况也不理想。个别小吃快餐店,还不时有客人光顾,许多正餐店是门可罗雀、甚至闭店锁门的状态。
北京双井街边一家餐饮店锁着门
与富力广场一街之隔、距离不到三百米的一家中餐馆,门上贴着大大的字,“全天营业”,走进一看,店内只有少数服务员。老板说,12月初,堂食受限的时候,还有一些外卖订单能支撑生意,自从19日以来,堂食恢复,外卖订单明显变少,店里只有零星的老客人光顾。
客流是一方面,复工复产的节奏也有差异。不同于连锁品牌早早备货、组织人员重新迎接堂食,多家独立餐饮店的准备明显不足,有的员工到岗率只有一两成。
24日,双井街边一家火锅店仓促营业,门上“暂停营业”的告示还没揭下来。相关负责人说,部分员工已经回家过年了,还有的员工因为身体没完全恢复、暂时无法上岗,就算客人大批回流,也实在忙不过来。
不止一位街边餐饮店老板,把春节前这一个月当成过渡期,“先把招牌亮起来,告诉客人可以来我们这堂食了”,不过,因为人手不够、预判客人不多,就取消了一部分菜品、备货按照平时堂食五分之一的量来准备,近几天,实际到店的客人还不足平日的一成。
不过,同样是在街边,正餐的头部品牌效应尤为明显。
两家海底捞社区店的工作人员说道,12月24日、25日这个周末,从中午12点到晚上,等位没停过,晚上8点需要等位一小时以上。海底捞方面表示,截至23日,北京部分门店客流量较上周同期,增长五成左右;广州部分社区类门店,近一周客流量增长近20%。
对于苦熬在写字楼附近、园区里的餐饮店而言,被按下暂停键的时间更长一些。
12月23日的工作日,深燃探访了建外SOHO附近的餐饮店,感觉这里一派冷清,距离烟火气还很遥远。楼里的美食城关闭已久,街边的商铺大批空置。开业的基本是四大类, 咖啡店、便利店、早餐店和少数快餐店。
建外SOHO底商营业的不多
一家开业中的快餐店老板说,外卖订单从上周起有一定回升,但本周工作日,堂食的客人一天只有零星几个,现在还赚不回房租,天天盼着楼里的公司快快复工。另一位餐饮店的老板打算看看下周的情况,如果不见恢复,打算提前关店,回家过年。
有的迎来转机,有的歇到春节
经历疫情三年,餐饮业的复苏脚步必然不是同步的,重振之路也不会一蹴而就。
复苏快慢与门店选址相关,更取决于品类和面向的人群。总的来看,刚需的、高频的、低价位的大众餐饮,最先回暖。
一位全国连锁牛肉面品牌的创始人告诉深燃,目前整体客流恢复到了疫情之前的六到七成。
而对酒馆业态而言,现在谈复苏还太早。北京、武汉的多家酒馆负责人均对深燃说,恢复堂食后,酒馆生意基本还是停滞状态。北京一家精酿酒馆的老板判断,线下饮酒的需求会先回流到酒吧,精酿酒馆的生意复苏至少要等到2023年春天。
快餐连锁品牌米国煲仔饭的创始人李柏稼判断,以聚餐为主的大型中餐馆、酒楼,恢复速度偏慢,甚至大酒楼会成为上一个时代的产物,被新的餐饮形式所替代。
餐饮复苏,还取决于一座城市里人们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
堂食解封后,西贝门店业绩相较疫情当中有明显提升,但整体业绩不及往年同期,由于部分地区消费者仍对疫情有较大顾虑,故整体客流仍较为稀少。
不止一位餐饮从业者提到,北京是这次国内餐饮业首轮恢复的城市,紧接着是广州、上海。目前来看,一线城市的恢复状态要好于二三线及低线城市。
位于上海、广深地区的连锁咖啡品牌“本来不该有”的创始人对深燃表示,因为部分员工无法上岗,门店正在经历短暂的闭店阶段,目前是每个月恢复营业30-50家,现已开业接近300家。“咖啡对于一些人是刚需饮品,恢复速度相对较快,预计2023年开春会恢复正常。”
陈初是湖北地区一家连锁餐饮品牌的负责人,目前,品牌在武汉的门店有一半营业,湖北其他城市的多已正常营业,目前整体客流恢复了三分之一。陈初管理的品牌属于早餐快餐类别,需求刚性,恢复得较快,“很多正餐店因为团年饭预售情况不好,已经准备年后开业了”。
武汉的餐饮从业者林心了解到的情况也是如此,目前,武汉有一半餐饮店还没有复工,复工门店的销售额恢复了三成左右,大量餐饮店直接放假,等过完年再复工。而她的餐饮店中只有一家中餐店正常营业,“主要是为了维系客户关系,尽量养活几个员工”。
和一些同行交流后,河南郑州的餐饮从业者王洋得知,近期,当地餐饮业复工情况普遍不好,顾客回流的情况非常不乐观。现阶段,谈不上恢复,最多就是小吃店和一些刚需品类开始有顾客了,更多餐饮店还是闭店状态。
一位乌鲁木齐的老餐饮人说,乌鲁木齐的堂食政策调整后,有过短暂的餐饮消费热潮,随即客流下降,据他预估,目前整体只恢复到了原来的三成左右。
疫情三年,改变了什么,留下了什么?
尽管复苏的速度有快有慢,但整体趋势还是向好的。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10月份,餐饮收入同比下降5%。每年从12月圣诞节到第二年元宵节,是餐饮消费的黄金周期之一,餐饮防控措施在这个当口大幅调整,无疑振奋了不少从业者的信心。“餐饮人的春天要来了”,“抢人、抢粮、抢地盘”的声音此起彼伏。
经历疫情三年的冲击,商场、社区、写字楼里出现了大量空置商铺,行业留出了一定的市场空白,一副百废待兴的景象。有数据显示,从2020年到2022年,中国餐饮净减少了200万家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