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何黎明:2022年我国现代物流发展回顾与展望

2023-02-08 19:14

  2022年,是国家出台物流业支持政策数量最多、力度最大的一年。国务院发布《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提出统筹加大对物流枢纽和物流企业的支持力度。1000亿元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货车司机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等多项政策惠及物流行业。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分别针对公路货运、冷链物流、民航物流、医药物流等领域出台指导意见。各省市地方政府在贯彻国务院及有关部门政策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地推出一系列地方政策,促进现代物流发展的政策环境持续改善。

  在回顾2022年我国现代物流取得新进展的同时,对于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我们也要有清醒认识。一是物流供需的不匹配。一方面低水平重复竞争、恶意压价,车多货少的矛盾愈演愈烈;一方面个性化、高水平的物流供给依然不足,全程一体化供应链服务还难以满足需求。二是供给结构的不平衡。包括运输结构公路运力相对过剩、铁路运力相对不足;城乡结构总体上还是“城强乡弱”,特别是县域物流亟待加强;内外结构“内强外弱”,国际物流布局存在“短板”等等。三是资源利用的不充分。比如,在一些城市群、都市圈“一库难求”,甚至不分青红皂白“疏解”物流功能;而在有的三四线城市不问需求,盲目“摊大饼”,新建物流设施得不到充分利用。四是政策制度的不协调。一些好政策出现“中梗阻”,亟待深化落实;物流管理政出多门,地方保护和地区封锁难题待解,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任重道远。总之,从目前的状况看,我国距离构建供需适配、内外联通、安全高效、智慧绿色的现代物流体系还有相当差距,建设“物流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2023年我国现代物流发展展望

  展望2023年,中国式现代物流体系融合创新、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但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以下十大趋势,我们应该认真研究,积极应对。

  一是需求规模扩张的趋势。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经济运行总体回升,预计产业物流、居民消费和进出口物流需求将出现较快复苏势头。

  二是供给结构调整的趋势。随着产业升级、消费升级,全社会对物流供给质量也会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物流企业必须进一步提质增效降本,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三是基础设施效能提升的趋势。产业集聚、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要求物流基础设施围绕需求,调整布局;升级改造,完善功能;互联成网,提高综合利用水平。

  四是供应链提档升级的趋势。随着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入发展,现代物流需要深度融入先进制造业、商贸流通业以及金融服务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水平。

  五是物流数字化转型的趋势。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数字经济、物流平台、智慧物流,成为物流企业转型升级的核心竞争力,数据成为物流企业的核心资源。

  六是国际物流补短板的趋势。“国际国内双循环”新格局,“一带一路”倡议,“物流强国”建设都离不开国际物流相适应,必须尽快补上国际物流短板。

  七是物流成本上升的趋势。物流运行所必须的土地、燃油、人工等各项成本大概率总体上还会高位运行,物流企业将面对高成本、低收费、优服务、强竞争的市场环境。

  八是物流运作绿色低碳的趋势。美丽中国建设要求发展绿色低碳物流,包括“公转铁、公转水”、多式联运、绿色运输、绿色仓储、绿色包装、绿色配送等等成为发展方向。

  九是人力人才短缺的趋势。随着我国老龄化、少子化加剧,物流运行依托的人口红利逐步减弱。特别是专业性、创新性、复合型人才和卡车司机、快递小哥、仓库管理员等操作性人才“招工难”问题将会越来越突出。

  十是政策环境持续优化的趋势。党中央、国务院前期推出的一系列援企纾困政策将会逐步落地见效,并将有接续政策陆续出台。从最近各地“两会”传来的消息,地方政府对现代物流的重视程度提到新的高度,干货满满的政策措施陆续出台。预计现代物流将迎来新一轮恢复性增长的新时期,我们对行业整体好转、平稳运行充满信心。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部署,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守正创新,埋头苦干,坚持走高质量发展道路,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物流体系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以下六个方面,应该高度关注。

  第一,着力提升高质量供给,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要重点关注市场恢复、扩大消费、消费升级的趋势,抓住食品冷链、即时零售、社区电商、医疗保健等消费热点,特别是传统消费线上化的市场机会。深化物流与生产、流通和消费联动融合,依托数字经济,变革即时物流模式,促进消费线上线下结合。加大“最后一公里”物流保障力度,关注城市物流改造升级,完善城乡物流网络,健全分级配送网络体系。尤其要抓住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机遇,推动县域和城乡双向物流畅通。也要密切关注房地产、新基建、新能源等领域政策风向,抢抓社会投资入市带来的新需求。

  第二,着力统筹现代物流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深度融入现代化产业体系。要重点关注汽车、家电、电子、医药、服装等产业链条长、配套环节多的产业,以及粮食、矿产、能源和关键零部件等对国计民生和经济安全影响大的产业,加大双向投资、流程嵌套和信息对接,建立互信互利、包容共生、长期主义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从为制造企业提供产前产后的采购和销售物流,逐步向生产过程中的生产物流渗透,提供全程一体化、集约化的供应链物流服务。努力向供应链各环节延伸,打造供应链集成服务体系,支持敏捷制造、精益生产、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高端制造,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循环畅通,推动传统产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