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何黎明:2022年我国现代物流发展回顾与展望

2023-02-08 19:14

  第三,着力练好企业内功,深化“提质、增效、降本”。逐步从简单“降本增效”转向以提高质量效率为重点的“质量、效率型降本”。由传统单一环节的运输仓储提供商向仓干配一体化的物流服务商转变,由低附加值的物流服务向专业化、全程一体化的供应链服务商转变。要善于突破行业边界,逐步从“企业自身降本”转向全链条“结构性降本”,实现更大范围市场资源有效配置的“系统型降本”。由自成体系、各自为政的传统业务模式向企业协同、设施联动、共同配送、共享平台、生态融合转变。通过与客户共同成长、与产业深度融合、与生态协同发展,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推动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第四,着力推进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互联互通,发挥整体效能。依托国家物流枢纽联盟,引导物流枢纽资源整合、业务协同、联网运行。支持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示范物流园区、多式联运场站、城市配送中心、物流末端网点智慧化、网络化发展。结合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围绕城市群和都市圈,加大物流存量资源整合利用,根据区域产业特点和需求,合理调整优化物流布局。以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的物流投资环境吸引产业集群和商圈集聚,努力打造具有区域辐射带动能力的流通支点和枢纽经济示范区。

  第五,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加快动能转换,打造“新技术、新模式、新生态”。支持物流企业经营管理、物流操作、客户服务等业务数字化转型,创新数字化应用场景,培育数字化服务能力。有序推动智能驾驶、无人配送、无人货机、无人码头、物流机器人等“无人化”技术装备应用。分类推动传统基础设施改造升级,支持智慧园区、配送中心、智能仓储基地等建设和改造。持续开展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创建,通过示范引领带动,促进物流企业向供应链服务商转型。支持网络货运、即时物流等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带动线上线下加快融合。促进物流信息互联互通、推动物流资源共享利用、培育物流新业态,打造“数字驱动、协同共享”的智慧物流新生态。

  第六,着力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水平。引导和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和供应链服务企业,跟随“中国制造”和“中国基建”“走出去”。加快境外物流网点铺设,深化与国外物流企业合作,更加紧密地融入国际物流网络。发展全货机、跨境直达运输、“门到门”物流,增强国际物流服务能力。强化 “一带一路”沿线物流服务,逐步实现设施连通,物流畅通。抓住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区域协定带来的机会,加快东盟、中俄、中亚等国际物流大通道和网络建设。围绕跨境电商、内外贸一体化等现实需求,铺设国际快递物流服务网络。构建关键原材料、重要商品和零部件等的全球供应链履约服务体系,全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