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一步发展宁波港口物流业?

2008-05-30 10:52
    本版今起设专栏 《出谋划策》,旨在请业内外专家为现代物流的发展提出真知灼见,让宁波物流界的有识之士借鉴一二。今日隆重推出的是宁波市政协港口物流对策研究课题组调查研究的一个课题——
   
    《福布斯》杂志把宁波列为中国大陆最适宜发展物流的三大城市之一。杭州湾跨海大桥已经通车,对于宁波港进一步拓展市场,实现新的跨越,是一个全新的机遇。宁波东部新城国际贸易展览中心、国际航运服务中心等项目的开发建设,将进一步改善宁波港口物流业的整体发展环境,完善服务功能,增强集散辐射能力。
   
    宁波是一个港口资源丰富的城市。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的临港产业,特别是以港口物流业为核心的临港服务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与快速发展的经济需求相比,与国内外一些港口城市的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加快港口物流业的发展,已成为宁波转变港口发展方式、建设枢纽港,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地位,建设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城市的迫切需要。
   
    港口物流业已成宁波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支撑和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宁波港货物吞吐量已连续3年排名世界第4位,稳居中国大陆港口第2位;集装箱吞吐量继续保持全国第4大集装箱港口的地位。从物流业发展状况看,2006年全市物流总额达8490.6亿元,同比增长25.14%;初步估算港口物流业的增加值占现代物流业的增加值70%以上,占全市GDP的比重达7.5%左右。按现价计算,港口物流业的增加值对GDP增长率的贡献接近1.7~1.8个百分点。当年全市从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人口数达11.8万人,占总就业人口数的2.7%。根据2006年投入产出表,宁波市的物流产业产值每增加1元,能够带动整个国民经济产值增加1.99元。对物流产业的中间品投入每增加1元,直接增加的物流业增加值为0.97元,能够带动整个国民经济产值增加3.92元,带动效应明显。
   
    宁波港拥有生产性泊位300座左右,其中有长逾4900米的集装箱泊位群,码头设施配置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水平,能够满足超大型集装箱船的作业要求。交通集疏运网络体系初步建立。宁波已形成高速公路、铁路、航空和江海联运、水水中转等综合集疏运网络。通过江海联运,货物可直达武汉、重庆,并沟通长江、京杭大运河,直接覆盖整个华东及经济发达的长江流域;高速路网四通八达;杭州湾大桥的通车,使宁波-上海的车程缩短为两小时,宁波港对苏州、无锡、常州、湖州等地货源的吸引力大大增加;与全国铁路网相联的港区铁路直达码头前沿,并已正式开办海铁集装箱联运业务;宁波栎社国际二级机场已开通宁波-香港的定期航线;宁波港与全球逾100个国家和地区的逾600个港口有贸易往来,集装箱航线达188条,航班已超过840班,基本构成以欧洲、北美、中东为骨干,南美、澳洲、非洲等为辅助的远洋干线网络。
   
    宁波保税区与北仑港实施 “区港联动”,依托港口资源,整合保税区与港口的政策优势,重点发展国际贸易、仓储物流等港口物流功能,促进国际港航产业与现代物流产业互动;梅山岛保税港区是全国第5个保税港区,叠加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和保税物流园区的税收和外汇政策,是目前我国开放层次最高、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的特殊区域,必将促进宁波港口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
   
    宁波市政府不但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里的各种有利发展政策,而且结合宁波实际,推出了许多配套发展的政策措施,政策环境不断优化。同时,港口物流业信息体系逐步完善。宁波市较好地完成了口岸电子信息化工程,宁波港集团着力构筑生产管理、经营管理、通信与监控管理、信息服务和综合管理等五大信息系统,EDI中心平台全面升级,生产业务协同管理系统投入使用,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宁波在全国率先提出“大通关”的理念,成立了“大通关”协调领导小组,着力改善口岸环境。口岸查验部门与宁波港集团通力合作,加强口岸的信息化建设,开发应用了国际航行船舶码头综合管理系统,实行全方位、全天候的动态监控,服务质量得到全面提升,服务效率有了很大提高。
   
    港口物流业发展为宁波国际贸易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支撑。2007年宁波市自营进出口总额达564.99亿美元。港口物流业促进了宁波临港大工业的快速发展。集聚了一大批大型或特大型的临港大工业企业,培育了石化、能源、钢铁、造纸、修造船等5大临港支柱产业。2007年,规模以上临港工业的总产值达3398亿元,占宁波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3.6%,基本确立了全国重要的临港工业基地地位。港口物流业促进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港口物流业增加值已占现代服务业增加值的70%以上。
   
    宁波港口物流业良好的环境与广阔的发展前景吸引了联邦快递、马士基物流、UPS等世界知名物流企业与物流设施投资商落户宁波,抢占宁波市场,目前世界排名前20位的船公司均在宁波设立了营运机构。截止到2006年6月底已有外资物流主体237家,占物流业经济主体的10.6%。
   
    六大制约因素影响宁波港口物流业快速发展
   
    尽管宁波的港口物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也面临一些制约因素。主要的有如下六个方面:
   
    对港口物流业发展的认识尚不到位,统筹协调机制仍未完善。首先虽已制定现代物流发展规划,但执行力度不足,且无港口物流的专项规划。其次,宁波虽较早成立了物流业发展领导小组,但是市物流办仅为一个临时性机构,没有相应的人员和引导资金,很难统筹和协调各部门的工作。第三,在探索物流发展扶持政策的同时,补助资金有弱化趋势。
   
    基础设施相对薄弱,联动物流体系尚未形成。一方面,岸线资源濒临用完,码头开发余地不大;另一方面,某些业主专用码头利用效率不高,宝贵的岸线资源不能充分利用和发挥效益。同时,结构性矛盾突出,尚未形成比较完整的互联互动物流体系。集装箱过多地依靠公路,沿海和内河营运能力过剩,铁路运输刚刚起步,而空港物流发展滞后。三是航线覆盖面不及上海港完善,船期过于集中,运价竞争力不及上海。四是物流园区发展和建设比较滞后,保税政策未充分发挥作用。五是港口及国际航运必需的金融、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