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爆发前夜,最懂它的人在争论这10个问题

来源:燃财经工作室 | 2019-10-30 17:18 | 作者:阿伦

  

  “智能眼镜才是视频应用未来的主战场”、“通信产业会率先享受5G红利”、“云游戏和云VR有确定性的需求”、“无人驾驶借助5G高速通道将会走到金字塔顶端”…… 10月29日,多位专业人士在由燃财经主办的主题为“5G,这次真的来了!”的燃次元沙龙上,围绕“5G应用前景”展开了激烈交锋。 这是一个讨论5G的合适节点。 2019年被称为“5G元年”。6月,工信部发布了首张5G商用牌照,预示着中国正式进入5G商业元年。几个月以来,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十多款5G手机。本周五(11月1日),三大运营商将正式启动5G商用套餐,目前预约人数已经超过千万。 终端有了,网络有了,5G的火终于要燃起来了。在5G大势之下,无论是上游的芯片研发、大规模网络建设还是终端制造、应用落地,每一个环节都预示着新的变革。 然而,如何为5G找到更多切实可行的商用场景,依旧是谈论5G时绕不开的一个话题。哪些行业将率先被5G赋能,是自动驾驶、远程控制、人工智能、VR/AR,还是8K视频、云游戏、工业互联网、无人采矿等领域?变革的前夜,创业公司做什么准备,才能赶上5G的东风呢? 针对这些问题,在燃次元沙龙第5期现场,微软(中国)全渠道事业部首席创新技术顾问徐玉涛,北京移动系统集成运营中心副总经理盛凌志,新石器联合创始人兼COO颉晶华,极链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OO董慧智,北京视博云科技商业拓展总监耿若思,北京京通众志通信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奥等业内人士,以及财经作家、华南理工大学通信博士张峻恺,财通证券研究所通信首席分析师李宏涛,元禾厚望创始合伙人张伟华,联想之星TMT团队投资经理张琪等研究者和投资人,共同探讨5G时代的机会和挑战。 以下是沙龙干货精选,关于5G的10大疑问,由多位创业者、投资人、券商、通信专家一起为你解答。

  5G和4G相比有哪些不同?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5G就是比4G更快一些,但除了快之外,5G和前几代移动通信技术相比还有哪些不同呢? 财通证券通信首席分析师李宏涛认为,5G相对2G、3G、4G是一个质变,以前都是人的通信,网络速度越来越快、连接的媒介类型越来越多,但绝大部分还是人的通信,5G则会变成人和物、物和物的通信。 联想之星TMT团队投资经理张琪认为,5G跟4G应用场景的最大不同其实就是海量的连接和低时延,在这方面还是工业的领域、无人驾驶等等有更大差异化的表现。 财经作家、通信博士张峻恺认为,5G的建设周期可能会超过我们想象,因为2G、3G、4G大概的平均周期是五到六年左右,但是5G建设周期可能需要八年、十年,这跟它的高频、不连续覆盖有关。

  财通证券通信首席分析师李宏涛 由于5G的投资成本高,同时也没有办法做到连续覆盖,所以有可能导致一些运营商没办法回收成本,除了像中国这样投入国家力量、通过国家意志建设5G之外,像美国、日本这些国家,5G的周期可能在五到八年,少投入或者干脆不投入。

  5G会有杀手级应用吗?

  在3G技术兴起的时候,市场也特别关注,但是3G设备没有激发起消费者的兴趣,也没有杀手级的应用,那么5G概念现在被炒得过热了吗? 元禾厚望创始合伙人张伟华不同意这种说法,在他看来,3G年代是一个很好的为4G打基础的时代,虽然没有效果级的应用,但不能忽略前期3G为行业储备的优秀人才、资源、新的方向,网络带宽、计算能力和屏幕显示的精度达到一定阶段之后,一些应用自然就衍生出来了,这些技术厚积薄发,在4G的时候大放异彩。 张琪对此也有意见,他提到,杀手级应用本身不是一个用通信技术代际来区隔的概念。“移动通信技术作为信息社会的基础设施,对消费者来说基本是不可见的,消费者只关注我想要什么,这个技术能不能满足我的需求,所谓杀手级应用更多的是基础设施承载的东西能够恰好满足包括普通用户的需求,包括工业端用户的需求,这些需求恰恰在4G的时候突然macth到了。”

财经作家、华南理工大学通信博士张峻恺

  张峻恺认为,对5G最大的夸大就是,有可能5G并没有办法完全连续的覆盖。5G是高频的,而且是多天线,有可能全世界的运营商都无法做到连续覆盖。“现在我们4G都还没有连续覆盖,我去年在美国西部开车的时候,有一大段公路没信号,不能导航,中国4G的覆盖已经比美国要好,但5G也很难达到4G覆盖的程度。”

  5G会给通信产业带来哪些变化?

  张峻恺分析,5G到来会对行业带来三大趋势性影响。第一,因为运营商利润减少,导致下游利润减少,并且下游的行业会出现大吃小、跨行业并购的现象;第二,5G到来,运营商整合会成为一个趋势,美国、日本、欧洲都有同样的趋势;第三,运营商会进入内容行业,比如视频、电视行业等,而这可能会让一些地方电视台生存困难。 张峻恺还认为,5G的到来给个人用户的使用带来的影响不大,但会给行业带来一些机会,比如VR、自动驾驶、工业生产等,但过程会比较长久。他还表示,5G最快能达到应用的场景是一些“奶头乐”的应用,它会催生边缘计算,并在短视频、微博等互动应用、云游戏等领域有更直观的体现。 他最后总结道:以后的屏幕、手机、终端会越来越轻,云端会变成一个打散的边缘节点,5G只会成为屏幕的一条输出线、投影线。

  北京视博云科技商业拓展总监5G云游戏产业联盟产业推进主席耿若思

  北京视博云科技商业拓展总监、5G云游戏产业联盟产业推进主席耿若思认为,5G的发展要分阶段去看,像无人车这种工业级应用,肯定先解决特定场景的问题,再解决大场景的问题。在特定场景里面用户需求会优先得到解决,但如果在更大范围,整个成本的压力是很高的,成本由谁来承担,成本结构如何来转移,都是很大的问题。

  大企业如何参与5G建设?

  在5G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需要企业提供哪些配合和支持呢? 微软(中国)全渠道事业部首席创新技术顾问徐玉涛提到三个维度:构建丰富的5G设备、应用体验调整、基础设施构建。 第一个维度是要构建丰富的5G设备,因为所有的应用都离不开边缘的计算设备,如5G手机、结算台、各种自助设备,未来需要把它们进行改造,加上一些5G模块来支持5G通路;第二是做应用体验的调整,比如云游戏;第三是大量的需求迸发出来以后,需要基础设施进一步配合。

  微软(中国)全渠道事业部首席创新技术顾问徐玉涛 他分享了微软在5G方面所做的三个落地尝试。 第一个落地的场景就是AR/VR/MR相关的产业。比如一个头盔可以把很多数字世界里的东西投影到真实的世界里,另外在大量的医院拥抱科技的时候,有一个很大的需求就是远程诊断,技术有希望把所有东西透明化、拉平,医疗和医美可以利用5G、AR、VR,打造更多混合现实和真实世界的远程交互。 第二是物流。中国的物流已经做到比较极致了,但是下一代的人口红利在消失,大部分年轻人不想走进仓库,发展机器人产业、做仓储物流机器人有很大的机会。 第三是工厂互联。中国的工厂在数字化过程中,信息技术、操作自动化技术等都需要汇总在一起,但是汇总之后数据量非常大,要对所有的机器进行唯一的标识,利用5G的低延时技术,可以标记定位,另外大带宽技术,可以把产线上的数据都收集过来,迅速完成生产调度。

北京移动系统集成运营中心副总经理盛凌志

  5G将在哪个行业率先得到应用?

  在5G即将到来之时,所有人最关心的无疑是5G之下的第一个风口是什么。 李宏涛认为,在国家和产业力量的持续推动下,通信行业会最先迎来机遇。5G是最底层的,5G成熟后上面叠加的人工智能、物联网才有它的基础,随后推广区块链才会有它的保障性,因此通信产业会首先享受到5G的红利。 张峻恺则表示率先爆发的会是视频,在他看来,“奶头乐”的视频、游戏、互动的东西,是从4G一直延续过来的,现在用户获取信息的前十大应用里六到七个是视频类应用,5G只会加快这个进程。张伟华也认同这一观点,他认为视频会是最先受影响的,现在大家拍vlog是一种生活方式,未来还有新的方式出来。 新石器联合创始人兼COO颉晶华提到,从规模或者前景来看,视频确实可能最先发力,但是无人驾驶对于5G的依赖非常大,对于低延时的要求、高带宽的要求非常高,从现在的人工智能行业来看,无人驾驶可能处于金字塔顶端,所以他认为无人驾驶会借助5G这个高速通路发展更快。

  新石器联合创始人兼COO颉晶华    张伟华看好的是精确位置定位相关的业务,因为传统用基站获取位置定位不够精准,5G来了以后,包括无人车在內的业态会得到比较大的发展。同时,他还关注硬核科技突破的领域,认为后流量时代最先爆发的就是流量的技术转化,硬核科技就是下一步的红利。    耿若思基于自己实践的经验表示,国内的运营商对于云游戏和云VR有确定性的需求,因为这类场景是能够最快抓住消费者眼球的东西,会让人切身感觉到5G和4G的不同。“我们在跟海外的电信运营商合作,韩国发展更快的其实是云VR和VR视频,它会跟本地的很多男团、女团内容融合在一起,在当地是杀手级的应用。”

  无人驾驶、视频、云游戏应该如何迎接5G?

  行业内公认的5G三大应用方向是无人驾驶、视频、云游戏,但机会总是与挑战并存。 无人驾驶必要的是要辅助一定的通讯手段,其中网络通信安全特别重要,汽车如果真的成为了一个来去自如的无人车,一旦有黑客入侵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    对此,颉晶华解释,第一个层面是网络安全,如果说一个系统被黑客攻击了,一千辆车也许就是一千个炸弹。但是我们现在会从很多层面,不管是从接口层面、硬件层面,包括车本身,都会做足够的准备,如果出现问题,都会有相关的安全系统来保证安全。第二个层面是产品的安全,整个自动驾驶普及的比较慢,以及大量的算法、传感器都是为了安全考虑。    在极链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OO董慧智看来,4G时代视频已经成为核心流量入口了,未来所有的App都会成为视频App,视频变成互联网的基础建设而不再是一种媒体了。5G最大的平台有可能不是手机,智能眼镜才是未来最核心的终端,VR/AR、智能眼镜才是他们想做的视频应用未来的主战场。

  极链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OO董慧智    耿若思则大胆畅想,现阶段的手机设计,因为电池、性能、续航能力等各方面的制约,已经到了瓶颈了。如果说借助5G甚至未来6G这种高带宽、实时联网的场景,把很多计算资源放在云端,本地只保留一些非常经典的模块,设备就会发生新的变革。    耿若思提到,云游戏是把PC机挪到云端集中部署,计算、渲染在云端,而设备操作在终端,由此做到超低延时的功能。促使云游戏加快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三点:手机厂商依赖的终端红利已经消失;运营商急需杀手级业务;公有云厂商希望找到更消耗算力的大体量业务。 “原来开发者会花费人员精力做跨终端移植,有可能要负担的是网络的费用,在成本转移的情况下,商业模式是不是会成立都会有变化。另外,5G+云游戏也将带来‘订阅制’的发展,未来会有更多人通过购买季票、包月,改变原来一次性买断的模式,长效订阅模式将被普及。”耿若思表示。

  5G时代创业公司如何与巨头竞争?

  如今的互联网,巨头的触角已经伸到了方方面面,他们通过自营、收购或是投资的方式,分食着各个潜力行业的蛋糕,这无疑给创业公司出了一道难题。 颉晶华表示,巨头都是广撒网,创业公司则需要从单点突破,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点,然后进去,利用5G的技术红利,虽然连续覆盖有困难,但是局部覆盖还是很快可以落地的。所以找到类似这样封闭的场景,能够满足用户新的需求的应用,会是一个新的突破点、新的爆发点。    董慧智进一步解释,第一点要专注,这是创业公司唯一的致胜之道,不专注在某一个垂直领域,没有办法跟大佬竞争,第二要合作,未来一定是网状的社会。    耿若思也提到,找巨头合作,这是在商业环境里面必须要做的选择之一,对于巨头来讲,可能既有竞争,也有合作,但是如果在某一个细分领域里面能够做得够强,它会考虑跟你合作或收购。

  元禾厚望创始合伙人张伟华(左),北京视博云科技商业拓展总监、5G云游戏产业联盟产业推进主席耿若思(中),联想之星TMT团队投资经理张琪(右)。    “资本市场不太好的时候,巨头手里面的钱还是足够多,资源、人才、资金都有,还有巨大流量,对抗巨头不是好的选择,我们可以局部竞争,更好的合作,所以新的竞合关系时代已经到来了。”张伟华表示。    张琪则认为,对于创业公司而言,被巨头并购也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美国市场上,很多创业公司最后的退出渠道都是被大公司并购,巨头收购其实也能更好地鼓励创业。

  5G真的来了吗?

  张峻恺现场展示了中国三大运营商最近几年的财报数据,从2017年开始,三大运营商,特别是中国移动的4G渗透率,基本达到70%,与之对应的是,每个月的ARPU(每用户每月消费)基本不增长。 这说明其收入已经增长乏力,运营商的增长已经到达天花板。同时,从2017年到2019年,中国市场的手机出货量呈现连续负增长。张峻恺认为,这几个互相印证的数据表示,不管5G来不来,通信行业整体的拐点已经到来,未来趋势表现为:收入增长停滞、投资增加、运营商利润减少。 李宏涛表示,应用场景的落地在加速,因为运营商在砸钱,国家在推动,所以笼统来讲就是政策、技术、资金相对来说都到位了,高清视频、AR/VR、物联网、车联网等创新应用大规模涌现和快速落地,所以,5G真的来了!

  5G到了,行业面临的挑战有哪些?

  北京京通众志通信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奥提到,首先是设备的兼容性问题。在传统的2G、3G、4G信号覆盖的时候,可以实现物与人的连接,只需要对手机设备进行兼容和匹配就可以,但5G要做到物与物的连接,需要在更大范围内做产品和设备的匹配,比如智能汽车、VR设备、边缘计算的终端设备,以及一些穿戴设备等。 他认为,5G端到端的工程建设,多场景、多业务和多制式必然造成网络的复杂化和站点的厚重,项目的技术管理极具挑战性。

  京通众志副总经理张奥 另外,当接入5G设备的时候,资源是否够用,是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张奥认为,资源是否够用一是物理空间问题,有没有地方安装天线;二是电源需不需要进行增容,因为5G的用电量是4G的好几倍。 除此之外,张奥认为一些网络的云化同样会带来挑战,5G网络全面虚拟化(云化),在带来功能灵活性的同时,也带来很多技术和工程难题。“4G+的产品就是网络云化的产品,部署了4G+的产品后我们只需要将网络软件进行升级,立刻就变为5G网络了。在升级过程中,怎样做到更广泛的兼容性,并且升级做到无缝扩展,这是我们面临的问题。”

  5G对媒体行业会有什么影响?

  张峻恺分析,4G时代受伤最重的行业是纸媒,从2013年开始,每年倒闭约80到100家传统媒体。智能手机和4G的普及,让大众获取新闻的渠道变成了手机,取代了原来的纸媒。

  在他看来,未来视频行业会走跟以前纸媒一样的路,电视台会逐渐倒闭。以后,核心竞争力是内容和内容分发能力,像4G时代的优质内容创作者,获取的收入比以前报纸时代要高很多;像今日头条这样有内容智能分发能力的平台,估值会越来越高。

  张伟华也认同这一观点,他表示,虽然技术在迭代,但是核心的要素从来没有变过,还是内容,好的内容现在有无数种分发方式,原来传统分发依赖于纸媒、传媒或者电视媒体,但是现在好的内容是互相推荐的,社交关系的作用越来越大。


【声明】物流产品网转载本文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对真实性负责,物流产品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小编电话:010-82387008,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