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夺万亿B端市场,京东要讲新故事了?

来源:视觉中国 | 2020-05-15 16:07

4.png

  京东正在推进一项新计划,这一次,它瞄准了To B市场。

  当对手还在为获客和拉新跑马圈地时,京东却悄悄调集兵力,加入BAT早已入局的产业互联网领域,并试图讲一个更大的故事。

  不久前,京东推出视频会议产品joymeeting,正式入局远程办公赛道。更早之前,京东已经推出了智能采购、京采云等业务,加速在企业数字化采购领域的布局。

  这还只是冰山一角。智能供应链、在线办公、AI客服,这些看起来跟京东“卖货”生意八竿子打不着的产品和服务,在京东产品排位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

  这项计划推出的时机相当微妙。新冠疫情为企业数字化按下“加速键”,国家号召大力建设“新基建”,为B端服务市场提供了机遇。另外,京东赴港股上市也有了新进展,有消息称京东将于5月25日开始新股申购。

  与京东集团其他创新项目不同,这项计划由集团高层亲点。一位京东内部人士透露,项目的商业意图很简单,就是要做商业应用,技术变现。

  财报显示,2019年,京东在研发上投入了146亿元,创造历史最高纪录。与此同时,服务收入在京东总营收的占比达到11.5%,首次突破10%。

  现在,“零售商”已经不足以代表这家公司,“服务商”才是更准确的说法。

  更重要的是,产业互联网代表下一个十年已是业内共识,但如何吃下这块蛋糕,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显然,京东选了一条跟BAT截然不同的路。

  ▲  吹响to B的号角

  To B并非新鲜事。事实上,早在七年前,京东就开始布局。当时的主要业务是电商化采购,执行部门叫京东企业业务。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家集团公司在全国设有30个分公司,即便采购同一品牌的矿泉水,也不得不面临供应商众多、报价各异、配送复杂的局面,另外还在支付环节存在不透明等问题。

  通过京东为企业设计的内部线上商城,企业采购可以全部搬到线上,且流程全部透明化,商品和供应链全部接入京东,大大缩减了采购成本。

  京东来做这个事情的逻辑很简单:京东不仅是中国最大的B2C电商,还直接链接数以万计的企业客户。相比淘宝的第三方平台模式,自营模式让京东对B端客户的需求有更深的理解,对产业链的介入更深,同时能沉淀更多的数据。

  再比如,当用户在平台咨询客服,淘宝用户会被分配给无数个商家,但京东用户则全部指向京东客服,于是数据也会沉淀在京东。这些数据最后都成为京东训练AI客服的“养料”,让机器变得更聪明,让京东能够对用户进行精准画像,对客户的行为习惯进行智能识别。所以京东推出智能客服产品也就顺理成章。

  于是,通过智能采购这个垂直赛道,京东逐渐进入到整个B端企业服务领域。

3.png

图 / 视觉中国

  根据赛迪研究院的数据,在电商化采购赛道,京东已占据了51.2%的市场份额,同时服务超85%的在华世界500强企业,拥有近700万的中小企业客户数。取得这一成绩,京东企业业务仅仅用了不到7年。

  如今,京东借“京东新动能计划”发力对To B市场的布局。

  “新动能计划”——这个致力于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项目,是集团层面的战略项目,由京东企业业务联合主攻技术创新的京东智联云一起落地执行。

  根据京东方面的介绍,计划的技术底层包含六大能力组件——京采云、NeuFoundry智能中台、智能交互RPA、京东智联云会议、协同办公平台和京东专有云,以及三大应用层解决方案——智能协同管理解决方案、智能采购解决方案、智能中台解决方案。上文提到的智能采购和AI客服,只是其中的具体应用。

  事实上,除了数据和场景优势,在技术方面,京东也已经布局多年。

  早在2017年,京东就开始积极寻求向技术公司转型,刘强东曾表示,技术服务会成为京东营收和利润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并将京东未来12年定位为技术驱动。

  2019年12月6日,京东宣布设立京东云与AI事业部,整合原京东云、人工智能、IoT三大事业部。四天后,京东集团技术委员会成立,这是京东技术条线的最高管理决策机构,由周伯文担任主席,直接向刘强东汇报。

  从此,京东变成一家没有CTO的公司。按照周伯文的解释,CTO是内生型的职位,服务企业本身,技术委员会是外向型的技术组织,强调的是由内而外以及业务之间的协同。这背后的深意是,京东试图将技术平台化,将技术实力由内而外进行释放。

  这符合京东的开放战略。

  按照京东首席战略官、长江商学院原副院长廖建文为京东勾画的蓝图,未来京东要从“甘蔗理论”升级为“积木理论”,即把供应链中的每一个链条打开,变成开放平台,通过连接实现增长。

  所以无论是智能采购,还是AI客服,亦或是智能办公,京东都在试图用开放连接的方式,去触达B端客户。按照业内人士的说法,京东是“把自己在技术服务方面做得比较好的资源和能力,变成组合化的东西给到企业”。

  只不过,如今,时机终于成熟了。

  ▲ 换个姿势To B

  这些五花八门的服务,对于要出钱买单的企业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数字化是互联网的未来,这是行业共识,但如何降低企业数字化转型门槛,让数字技术与企业运营管理实现最好的“适配性”,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

  对于企业而言,这就像是,东西好吃还不够,还要不能太贵,另外,吃了还不能过敏。

  中小型企业对成本高度敏感,动辄大几十万上百万的数字化服务采买显然太贵,自己搭建技术团队又不太现实。政府和国企对数据的保密性要求很高,往往希望在自有架构上做加法,而不是另起炉灶再搭一套系统。这提高了企业数字化的门槛。

  所以,切入B端服务的“姿势”很重要。

  一位京东内部人士称,“新动能计划”最大的特点,就是服务的“适配性”和“实用性”。

  京东做的是技术服务,是给企业做技能的提升,而不是给企业做大手术,“我们希望做个小手术,让企业的眼睛看得更清楚,而不是立马换个心脏。”

  这意味着,京东的数字化解决方案,要跟企业现有的内部管理系统实现最好的匹配。“我们的智能协同组件完全可以做定制化开发,然后部署在企业原有的服务器上,跟企业的ERP系统打通。”

  这就像是搭积木。按照京东集团副总裁、企业业务事业部总裁宋春正的说法,“京东的每一项开放业务,就像一个模块中的一块积木,我们将一块块积木开放赋能,最后能拼出一个完整的管理模块。”

  这跟BAT进军B端市场的思路有很大区别。

  BAT更热衷于底层技术创新,推出的都是云业务这样的基础设施型项目,布局的是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所以阿里和腾讯在云业务上赤手相搏,百度则在自动驾驶上渐行渐远。

  相比之下,京东更关心客户的需求,以及技术在应用层的实际落地。它的打法是,把自有的成熟技术拿出来,嫁接到企业的业务上,帮企业加速数字化进程,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也能实现自己的商业价值。

  疫情期间,京东智联云助力黑龙江前进农场进行数字化管理,在农场物资缺乏的情况下,免费提供机器帮助农场对职工进行外呼排查,接着通过应急资源信息发布与匹配平台发布了20万元的防疫和生产物资,不到一个小时就帮农场对接了供应商,后期又帮助农场进行了一些前端销售。

2.jpeg

图 / 视觉中国

  京东很清楚自己的长项与短板。在底层技术创新上,京东可能拼不过BAT,但京东对商品、供应链、物流的理解和把控,则优势明显。

  “你的技术可能是非常成熟的,但是你需要行业的玩家来配合你的技术落地,也就是说,技术是需要场景的。”一位京东内部人士说,他认为企业的需求是希望借用一些现成的资源,帮助其降低成本,而不在于技术本身。京东的思路,就是通过技术组合,大幅度去降低企业数字化的门槛。

  相比腾讯和阿里在to B业务上的高调,京东显得更稳健和接地气。相比于其他电商平台从商品销售中赚取利润的模式,服务性收入未来可能成为京东一个新的增长点。

  在3月2日发布的2019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报中,京东将自己定位为“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2019年京东的净服务收入在集团净收入中的占比已经达到11.5%,增幅超过44%。

  ▲ 讲个更大的故事

  从互联网零售公司,到技术与服务型公司,变的不只是名称和定位,还有市场想象空间。

  如果观测一下2020年的二级市场股价走势,我们会发现,疫情几乎没有对京东的股价造成太大影响。事实上,从2020年初至今,京东的股价还上涨了36%。而美股、港股、A股大盘都是下跌状态。

1.jpeg

京东股价和大盘涨跌对比图

  京东在疫情期间展现出的以物流和供应链为基础的服务能力,或将改变资本市场对京东的定价逻辑——京东不再只是一家互联网零售公司。

  这次京东将过去的技术服务打包封装成一个全新的行动计划,则是在讲一个更大的故事,凸显了更大的野心。

  京东很清楚,传统的IT服务商已不能满足企业需求,但京东掌握用户、商品、物流、金融数据,同时拥有AI、IoT、5G等技术,另外还有技术落地的场景,而传统企业的转型,恰恰需要数据、场景、技术的融合,这些条件京东正好都满足。

  而这一块市场是中国互联网未来十年的高地,虽然激烈的争夺战尚未大面积展开,但有远见的巨头们都已经开始布局。

  吹响to B的号角,走上B端服务这条路,京东也开始越来越像它的老朋友——亚马逊。

  实际上,京东一直乐于看到市场将其与亚马逊进行对标。同为电商平台,同样自建物流,亚马逊已经成长为市值1.2万亿美元的超级巨头,市盈率高达113倍。相比之下,京东目前的市值为702亿美元,市盈率40倍。

  二级市场愿意为亚马逊的高估值买单的考量,主要在于其AWS云业务的广阔前景。这项业务在B端市场具有很强竞争力,为亚马逊贡献了超过12%的营收,并且连续13个季度保持30%以上增速。

  这就像是,小米一直宣称自己是一家互联网公司,而不是一家硬件公司。因为二级市场投资人会对这两种模式给出截然不同的估值,互联网公司的估值要更高。

  对于京东而言,除了巩固已有的电商业务优势外,通过B端业务打开新的增长空间的路径,已经在大洋彼岸得到印证。

  但在业内人士看来,京东的云业务跟亚马逊尚不能相提并论,所以京东没有选择跟阿里腾讯一样去押注底层技术创新,而是采用了应用层技术落地的方式。但最终服务的,是同一批用户,同一个市场。

  回到国内电商市场的竞争,京东正面临拼多多的压力,战局陷入胶着。这一点从二者在市值上的你追我赶可见一斑。

  但在疫情期间,京东在供应链和物流方面的隐形优势迅速得到了放大,于是京东的股价也快速上涨,市值创下过去两年新高。

  一直以来,京东在供应链优势明显,其庞大的商品库、牢固的自营物流体系、高速运转的全国供应链,都是拼多多在短期内很难逾越的门槛。另外,通过持续的技术投入,京东的供应链也越来越智能。得益于智能供应链,京东的费用率能够不断降低。

  当民生物资通道被疫情切断,人们发现,京东竟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快速调动物资,第一时间配送至前线。这是拼多多的短板,却是京东最大的护城河。而通过开放这些底层技术能力,服务更多的B端客户,京东在技术变现上有了更多可能。

  总而言之,在流量争夺进入下半场后,京东选择从B端服务这一侧加大布局,是在结合自身优势打一场突围战。

  这必将是一场持久战,战局刚刚开始。

【声明】物流产品网转载本文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对真实性负责,物流产品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小编电话:010-82387008,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