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继祥:疫情冲击带来的制造业供应链新思维

来源:公众号 王继详(qq1900915002) | 2020-05-28 11:11 | 作者:王继祥

 疫情爆发以来,全球制造业供应链受到了很大冲击,世界各国逆全球化趋势与民族主义高涨,美国、日本纷纷提出将制造业搬离中国的奖励与补贴政策。面临新的国际环境,我们分析了中国制造业实力与短板,讨论了中国制造业供应链将面临那些挑战,今天发布本专题的第五篇系列文章,探讨一下面对疫情冲击,中国制造业供应链应该有哪些新思维,很多观点是老王个人看法,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640.webp (26).jpg

1、新思维之一:供应链的应急与常态 

首先我们要有一个基本常识,哪就是决定世界产业链与供应链的布局是常态要素,即:遵循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律;而疫情冲击是非常态,处于应急时期供应链,可以不讲经济规律的,不考虑成本要素的,但任何国家不可能总是处于应急状态,世界总会回归常态。回归常态后,决定制造业产业链布局的还应该是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律,如果人为的进行脱钩,违背决定制造业供应链布局的基本规律,也必将失败。

但是很多人缺乏应急与常态的思维,往往大脑一根弦不会切换,一遇到应急状态,思维也马上变成了一根弦的应急态,就没有常态思维考虑了。比如:这次疫情爆发了,应急物流极为重要,于是一大批专家都开始考虑今后要建立一个独立的应急物流体系了。但他们想不到的是,应急态过后,物流要回归常态,要讲成本与效益,如果单独建立一套独立的应急物流系统,可能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也遇不到同类的公共卫生应急事件了,你建设的应急物流平台再先进,二十年不用也会落后,你应急仓库网络二十年不用也会变得无用而松懈,等真的事件发生了,还是会手忙脚乱,不能发挥作用。就像非典过后建立的应急物流体系,这次在疫情爆发后起到什么作用了吗?

真正的应急应该蕴含在常态之中,根本就不需要什么专门应急物流系统,常态化的物流网络完善了,信息系统先进了,每年迭代进步了,事件爆发可以立即切换到应急状态,把应急态蕴含在常态体系中磨炼与发展,远比独立建立应急物流体系重要。

制造业供应链的布局同样如此。假设美国通过疫情冲击,感受到口罩生产都变成了战略保障,应该不惜代价将产业链布局在国内,以后疫情爆发不再受制于人。于是在美国大量布局口罩生产厂,将口罩厂搬到美国。但由于没有需求,生产能力大量闲置,人工费用等高昂,让口罩生产成本很高,作为战略与应急是可以不考虑成本,但是常态情况下能坚持两年吗,能坚持两年还能坚持三年吗?如果十几年没有应急态还能坚持吗?

应急态是不常有的,如果把应急态当成常态考虑是不正常的。从常态的思维角度上,世界制造业产业链的布局一定要遵循经济规律,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我们考虑未来中国产业链会不会搬走,应该从常态思维角度去考虑,而不是应急态。因此,未来真正决定产业链布局的,不是应急态,是常态。

应对中国制造业产业链搬迁问题,我们要考虑的是影响产业链搬迁的常态化要素,要解决的是我们存在的常态化的问题和短板,因为受劳动力成本上升及贸易战影响,美国公司有搬离中国趋势,决定的因素还是常态因素。

疫情冲击让很多原来制造业强国感受到了供应链断链的冲击,一些制造强国却不能保障口罩、防护服、呼吸机等防疫物资生产;甚至医药大国药品原料70%以上需要中国供应,感觉教训很深,印象深刻,脑袋一热,就想当然的要制定一些促进产业链回归政策。对这种应急状态下的应急政策的影响不必太在意。如果我们把根本问题解决了,把常态问题解决了,应急状态下的鼓噪就不值一提了。疫情不是年年有啊。 

2、新思维之二:产业链不分高低端

这是我们的一个教训。近几年,我们一直在讲消灭低端产业,把低端制造业往外转移,但是,我认为制造业只有技术先进与落后之别,产业没有高低端之分,向中高端发展不能够放弃中低端,没有中低端就没有中高端。

在制造业工业体系当中,可以分链主和协同企业,但是不代表链主企业就是高端,协同企业就是低端。比如华为是手机的链主,供应商供应芯片,不代表芯片低端。包括口罩物资,我们过去可能把这个当低端,但是如果这些产品这次中国自己不能生产的话,这次疫情的冲击中国将面临什么样的情况啊,那是非常可怕的。

目前中国制造业最大优势就是产业链配套齐全,前几年公知精英呼吁淘汰低端产业,已经对中国制造业带来了不良影响,如果不纠正,会极大破坏中国制造业固有优势。精英们眼中很多所谓低端制造业,其实并不低端,也不会带来巨大污染,却可以带来大量就业。一个国家制造业没有所谓的低端的制造业配套支撑,高端制造业也是空中楼阁。苹果手机产业链布局在中国生产,就是是因为中国制造业体系完善,配套齐全。

一些著名的媒体经济学家忽悠说,中国人不能开血汗工厂,中国人工资高了,企业成本高了,资本家为了降低成本,自然就会寻找成本洼地,向越南等地搬迁工厂。但是中国东西部纵深区域很大啊,广大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东部沿海,劳动力也很便宜,为什么就不能引导这些企业向内地搬迁呢?中国随着经济转型,一些所谓低端产业真的就必须转向越南和印度这些地区,不可能转向中国广大的内陆地区吗?实践给出了相反的证明。

以重庆全产业链转移为例:黄奇帆当年主政重庆经济时,重庆通过全产业链转移,在招商时特别重视全产业链招商,在本地实现全产业链配套,把主厂和配套厂整体招商,专门建立配套产业园区,给予更好政策,这样就不需要来料加工了,两头外在变成了一头在外,比两头在外都具有优势。另外,针对产成品走沿海出口仍物流成本高问题,就利用西部内陆优势,推动欧亚大陆桥计划,通过陆运进入欧亚地区和国内大陆销售,替代沿海出口策略。这样国内内陆西部地区就有了可与沿海地区媲美优势,又有西部地区人力资源便宜优势,推动沿海地区企业向内陆重庆转移而不是向越南和印度转移,带动了重庆的经济发展。 

3、新思维之三:供应链的安全思维

贸易战与疫情的冲击让大家深刻认识到供应链安全越来越重要,企业必须要具有供应链安全的思维,企业要高度重视供应链风险管理,通过供应链安全预警、全链条结构优化、供应链重组、供应链备链、供应链弹性运作等方式建立安全缓冲应对机制,防范各种可能的供应链安全风险。

要保证供应链安全,需要有供应链安全对策,具体简述如下:

一是建立供应链安全预警与评估机制。实时监测与评估供应链安全状态,随时调整供应链布局,完善供应链体系,让供应链具备韧性;

二是针对各类突发事件,建立应对供应链安全的应急预案。预案要对制造业供应链可能的风险与可能突发的问题进行预测,提前做好准备,一旦出现突发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保障供应链安全;

三是对重要的核心产品采购,培育2家以上供应商。也就是选好备胎,不要把核心产品供应安全寄托在一家供应商,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

四是针对各类突发事件,注重供应链中物流、资金流等安全管理。随时启动应急预案,确保供应链物流安全与资金安全;

五、增强供应链韧性,建立供应链韧性分析评价机制。不断分析供应链的各类短板,随时完善,建立一个高效协同的韧性供应链体系。 

4、新思维之四:陆权时代供应链新思维

这个方面过去探讨的不多,因为过去制造业供应链是海权时代供应链的布局。改革开放后,全球制造业向中国转移时,最先发展起来的往往是在沿海地区,因为在沿海地区可实行“两头在外,三来一补”策略,来料供应在外,加工生产后的产品销售在外,采购与销售这两头都通过海上运输线进行全球化连接,因为海权时代的运输线是在海上。

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未来打造的是一个“陆权时代”。陆权时代会带来产业链向中国大陆纵深地区转移,也就是往中西部转移。很多人理解“一带一路”有一个误区,陆权讲的是丝绸之路的经济带,中国通过“一带一路”把产业链由东部向西部转移,就会出现全要素聚集和流量枢纽的问题,带来经济带发展的问题,全产业链配套问题等新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把两头在外变成一头在外,把“来料加工”的零部件全球化供应集中起来,在当地搞全产业链配套直接供应,缩短采购供应链;把产品销售通过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销售,拉长产品销售链。

如果中国制造业产业链向内陆转移,还采用海权时代供应链思维,来料通过海上运输+内陆(铁路、公路、内河)运输到内地,产品也需要内陆(铁路、公路、内河)运输+海运,还用用海权时代思维实现供应链全球化连接,则内陆制造业供应链成本一定很高,一定会抵消劳动力比沿海地区便宜的优势,不利于中国经济的纵深发展,一些产业布局极有可能就都转移出去,到越南和印度了。 

陆权时代的供应链思维最好的案例是重庆,当供应链在内陆时,以前“两头在外”的模式成本太高,此时考虑的就是“一头在外”,不要来料加工了,而是在当地实现全产业链配套。当供应链链主到重庆之后,重庆把所有给其配套的企业全部用优惠政策吸引过去,做成配套产业园,实现全产业配套。我们叫做“一头在外,当地配套”,之后产品通过“一带一路”,实现向欧洲以及经济带沿线的国家进行产品销售。这样一来,成本降低,同时加固了产业链配套,加固其韧性。这体现陆权时代供应链思维的重要性 

5、新思维之五:应急供应链思维

疫情爆发以来,大家对疫情下的应急物流了解较多,很少人关注应急制造。其实面对这次疫情冲击,中国的应急制造成就更大,应急供应链为应急制造提供了基础保障。

过去,正常情况下中国口罩一个月的产能大概是几千万。初步测算,目前中国口罩的产能目前已经达到了每月40亿各以上了,短时间内中国防疫物资近百倍的应急产能扩张,充分彰显了中国制造的整体实力和应急能力。大家也可以看到,国外疫情爆发也很长时间了,他们也遇到了口罩等防疫物资供应问题,他们也在推动本国的应急制造。但是实践表明,国外应急制造能力扩张非常慢,与中国远远不在一个级别之上。

例如:口罩这种生产能力增长,完全是通过突击建生产线,突击增产转产来实现的,这是中国疫情期间应急物资保障能力的一个突出体现,是基于完善的产业配套,强大的制造业生产能力基础,才能够实现的应急制造,应急制造是应急供应链里亮丽的一笔。

与传统供应链相比,应急供应链具有弱经济性以及强敏捷性,需要政府主导,全社会协同响应,以时间效率为核心目标,形成能够快速响应环境变化的动态供应链。应急供应链思维具有如下特点:

1、政府主导:通过政府统一指挥、调度、布局,实现高效协同与快速响应;

2、社会体系:对接社会供应链体系,不另搞一套,供应链系统;要充分发挥市场经济作用,发挥民营经济市场响应速度快优势,同时要实行必要的兜底采购政策,让新形成的生产能力在疫情期间就实现投入产出平衡,让响应政府调度指挥的新进入企业能够在疫情期间收回投资实现盈利。

3、市场运作:供应链管理由专业团队负责,非国家安排的生产线投入遵从市场规律,政府不能对所有应急产能进行政策兜底,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自主决策投入生产的,也要自己对投入产出负责,因为疫情过后一定会出现大量富余生产能力,一定会一地鸡毛,很多企业会过把瘾就死,应急不是常态。

4、应急制造:突击生产线建设,鼓励增产、转产,尽快形成战略物资保障供应的生产能力;

5、应急物流:对接社会运输、仓储、配送、快递等社会物流体系,打通物流通道,形成应急物流能力。 

 

【声明】物流产品网转载本文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对真实性负责,物流产品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小编电话:010-82387008,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