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国钢材市场变化趋势研究

来源:中国钢材市场 | 2008-05-08 17:02

    当前中国钢材市场价格己处于世界高位。高处不胜寒,高价位将导致进口回升,出口下降,过剩产能加快释放,国内市场由供不应求向供应过剩、社会库存上升转变,增加了价格回落波动的可能。

    一、2007年以来中国钢材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在2007年l至5月,中国钢材市场价格逐月小幅上升,5月份为上半年最高价位(中钢协价格指数长材104.70,板材118.21,综合指数113.34),国内粗钢可供消费资源(生产量扣除净出口量)增长率(即国内粗钢表观消费量同比增长率)4月份只有1.6%(因大量出口),5月份只有7.2%,4至5月两个月平均为4.4l%,供应偏紧,促使价格上升。上半年平均为9.26%,供求平衡,价格略升。

    自2007年下半年9月份开始,国内钢材市场价格超过上半年最高的5月份水平,至12月份逐月上升。12月份中钢协价格指数,长材达131.89历史最高,比5月份水平上涨25.96;板材达125.48,比5月份水平上涨6.15%。12月份价格比2006年同期长材上涨43.72%,板材上涨12.55%。

     在2007年下半年国内粗钢表观消费量同比增长12.34%,第三季度为13.04%,第四季度为11.65%,虽比上半年高,但GDP和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比上半年更高。

    以2007年第四季度上海市场为例:螺纹钢筋价格三个月上涨了500元,由3,850元/吨上升到4,350元/吨,涨了近13%;热轧板卷价格由4,300元/吨上升到4,880元/吨,上涨了580元/吨,也涨了13.48%;中板因价位较高只涨了220元/吨;冷轧板卷由5,200元/吨上升到5,650元/吨,涨幅8.65%;这些上涨固然有原燃料购进价格上涨的促进作用,但主要是因为国内市场需求旺盛。

    第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现价)80,575.8亿元,比第三季度的59,275.1亿元,环比增长35.93%,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第四季度日均完成425.72亿元,比第三季度的日均完成349.66亿元,环比增长21.75%。但国内可供消费的粗钢资源量第四季度日均只是123.55万吨,比第三季度的同均121.47万吨,环比只增长1.7l%,属于供不应求,市场库存逐月下降,市场价格自然升幅较高。

    在2007年第四季度平均日出口钢材和钢坯折合成粗钢是11.14万吨,比第二季度的20.63万吨和第三季度的14.98万吨低很多,但因原燃料价格上涨和淘汰落后产能,第四季度钢的平均日产水平比第三季度下降1.29%,第四季度钢产量比第三季度减少162万吨,这是前几年没有过的。

    进入2008年以来,1至2月份,由于冰冻灾害,交通运输受阻,设备检修,2月5日以前钢材价格上涨不是很多,部分小企业因成木过高而减产。1月份钢产量按钢协统计估计全国产量日产约132万吨,同比约增长7.2%。钢协会员企业统计的钢产量比2007年12月份减少58万吨,环比下降1.76%,同比增长7.1%;钢材产量同比增长8.9%,其中钢筋增长0.7%,线材-3.0%。据海关统计,2008年1至2月出口钢材合计725万吨,比2007年1至2月减少151万吨,下降17.2%;出口钢坯1月份8万吨,2月份为零,1至2月比2007年同期减少103万吨;合计钢材和钢坯折合粗钢出口同比减少264万吨。如果不是l至2月生产减少和国内生产建设对钢铁需求仍保持了旺盛,则国内近期不可能出现钢材价格暴涨。

    在2008年4月份以后,国内市场价格走势的主要影响因素,首先仍然是供给和需求的变化,包括产量增长幅度,进出口量变化,国内宏观调控对固定资产投资,外贸出口等过快增长的控制程度等。

    中国是钢铁产能对内过剩的国家,这是中国钢铁工业和世界其他各国相比最大的不同。产能释放程度和净出口钢铁程度,对国内市场价格和涨落影响极大。

    二、研究中国钢材市场变化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1.中国国内钢铁产品价格和国际价格的关联度已经很高,互相影响不可忽视。

    根据国际钢协(IISI)2008年1月23日公布的数据,2007年世界钢产量是13.435亿吨,比2006年增加9,330万吨,增长7.5%。除中国外,世界其他各国和地区产钢是8.329亿吨,同比只增加粗钢2,700万吨,只增长3.3%。中国2007年净出口钢材和钢坯折合粗钢5,488万吨,比2006年增加2,015万吨。除中国外,世界2007年表观消费粗钢增量为(2700万吨+2015万吨)4,715万吨,其中中国的贡献率占42.73%。2007年末国际钢材价格CRU指数为176.2点,比2006年末上涨17.3%,创历史最高水平,全年平均同比上涨10.5%。亚洲CRU指数最高,2007年末达194点,同比上升34.8%,全年平均175.9点,同比上升22.6%。中国对欧盟出口钢材占总量17.51%,对美国占6.62%,合计占24.13%,中国对亚洲出口占总量的70%以上。2008年中国基本上不出口钢坯,长材出口量也将大幅度减少,这对亚洲和世界其他地区钢材市场将产生什么影响,从2008年以来亚洲地区钢材价格大幅度上涨己可以看出。

    中国2008年以来钢材价格暴涨,其中也有受周边地区国际市场价格大涨的影响。2008年1月末,亚洲市场CRU指数达209.3点,CRU全球指数2008年1月份达200.9点,环比12月上升18.2点,上涨9.96。2008年2月第二周CRU长材价格指数高达236.4点,环比12月同期增加30.5点,增幅高达14.8l%;2月份第三周CRU板材价格指数183.3点,环比12月同期增加12.1点,增幅7.06%。

    中国2月份出口钢材311万吨,平均日出口10.72万吨,比1月份出口钢材414万吨,平均日出口13.35万吨,环比下降近20%,主要原因是国内市场价格涨上去了。

  2.受需求不断增长和美元贬值及能源资源短缺、价格上涨的影响,全球钢铁产品价格正进入高价位时代。

  (1)世界经济增长回落,但仍处于增长期,特别是新兴经济体仍处于需求旺盛期。

  (2)美元不断贬值,自2001年以来美元对欧元等主要国际货币累计贬值达40%以上,推高了以美元计价的资源能源等产品价格的上涨。

  (3)发展中国家对能源和矿产资源需求逐年上升,但缺乏战略性准备措施,难于打破国际垄断集团控制,导致国际矿产品价格不断上涨,推高了钢铁产品价格。

  (4)国际资本过剩,能源、资源产品以及海运费指数等期货市场(价格指数)投机炒作盛行,价格被一再推高,并波动机率增大。

  (5)国际石油价格、粮食价格、食品价格全面上涨,全球性的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劳动力价格也进入上升期,生产要素价格水平上升,钢铁产品也不例外,中国也不会例外。

  3.进口铁矿石协议价格大幅度上涨是2008年以来国际国内钢铁价格暴涨的直接诱因,增加了国内外钢铁市场不稳定因素。

  中国2008年3月上旬钢材市场价格水平上涨幅度过大,已用完了成本上升预期钢价上涨空间。这其中,钢材流通商对市场后期价格上涨预期过高,存货增加,虚增了市场需求。中国钢材流通企业数量巨大,中间存货量的多少对市场波动影响很大,必须时刻关注,不被假象所迷惑。

  价格暴涨必然刺激产能释放。2007年第四季度平均日产水平只相当于年产4.9亿吨钢水平,而2007年9月份是年产5.2亿吨水平。2007年全国钢铁工业投资额完成2563亿元,同比增长12.2%,钢铁生产能力约增加5,000万吨左右。最近连续5年年均投资完成2,300多亿元,年均实际增加钢产量6,000万吨左右。

  进口铁矿大幅涨价必然加快中国铁矿山采选能力建设。2007年首次年度铁矿采选完成投资超过400亿元,达418.86亿元。2006年国内增加的粗钢消费量3062万吨是由中国自己增产的铁矿满足的,当年进口铁矿增加5,107万吨,相当于完全用在扩大钢材钢坯出口上了。2007年中国比2006年增加进口铁矿5,680万吨,其中的55%约3,124万吨是用于扩大钢材出口上了。2008年出口将大幅度下降,2008年进口铁矿增幅将显著回落,国产矿数量将进一步增长。

  根据巴西矿长期协议进口离岸价上涨65%至71%估算,下半年现货市场价回落后有可能出现长期协议与现货价持平或倒挂。现在就应该引起注意,对进口贸易矿不可囤积过多。

  4.人民币汇率继续升值,有利于抑制钢材出口和增加钢材及其他工业品的进口。

  从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兑美元从8.2765:1到2007年底共升值13.31%。从2007年12月底的7.3042:1到2008年3月6日的7.1168:l,可以看出升值在加快。2007年从1月11日突破7.8关口到12月底的7.3,共升值0.5元,而2008年前2个月就升值0.2元。

  有机构分析预测,2008年人民币将再升值10%左右,看来很有可能。人民币升值对抑制低附加值钢铁产品出口的作用将日益明显。同时也要警惕钢材进口反弹和中国工业品出口增幅回落对国内钢铁消费的影响。

  5.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国策,中国政府必将坚定不移的实行抑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的政策

  按照2008年1至2月出口钢材、坯折成粗钢推算,2008年全年出口粗钢将为4,700万吨,比2007年的7,300万吨减少2,600万吨。国际上一些需要中国出口钢坯和低附加值钢材的生产企业或贸易商应早作其它安排。国内钢铁企业则应调整自己的战略部署,把大力开拓国内市场,替代进口,淘汰落后产能和落后产品,实现结构优化,科学发展作为自己的努力目标。

【声明】物流产品网转载本文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对真实性负责,物流产品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小编电话:010-82387008,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