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AI大模型落地物流的两大基础——数据与场景

来源:物流产品网 | 2023-07-27 11:37 | 作者:物流絮语

 1.jpg

  就长远来看,AI大模型的出现创造了历史性的机遇——所有行业都会被大模型重构,不亚于一次新的工业革命。对于物流来说,具有大模型落地的两大优势——数据与场景。在不久的将来,物流将逐渐展现出大模型应用的价值与前景;就今年来说,大模型已将物流技术4.0时代的大门提前推开。

       一、产业应用是大模型的价值所在

        随着ChatGPT的横空出世,大模型成为2023年上半年中国科技产业的最热门词汇,我国研发的10亿参数规模以上大模型已发布近80个,位居全球第二。

111.jpg

  但是,进入下半年后,国内大模型正在褪去泡沫,其未来的出路,必然是走向产业。也就是说,大模型的下半场是,模型即服务(Model as a Service),而这个服务,归根结底是要服务产业。虽然前景还比较模糊,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大模型的建立,绝不是为了写诗,聊天,做些花花草草的东西,而是要推动产业的革命。大模型有两种类型:通用型,垂直型。前者求广 后者求专,百度文心一言、阿里通义千问,打造的是一个无所不能的通用大模型;华为盘古大模型研究,泛化能力极强、适用大量复杂行业场景;而京东的言犀大模型,更显得垂直一些,专业性更强。由于通用大模型专业知识与行业数据积累不足,导致该类模型,精准度不足,同质化严重,无法创造出深层次的价值。在产业场景中,专业服务要求高、容错性低,需要能够在实际场景中真正解决具体的问题,因此,产业大模型,或者称垂直大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步入下半年,产业大模型的探索逐渐成为大多数深度思考者的共识,正代替”通用大模型“成为新的发展方向,适用于知识密集型、任务型产业场景,解决真实产业问题是大模型的追求。经济发展史表明,新技术想要大规模应用,成为时代的动力,首先应当立足产业,解决难题,人工智能发展的“终点站”是产业化应用,大模型也不例外。大模型真正实现它的价值一定是在产业的应用当中,当产业效率和产业的边界拓展得到质的提升时,大模型才有了更加实际的价值和意义。大模型产业落地需要从单点算法到多功能协同并在系统、产品层面实现端到端结合,并且需要实现算力提升。将大模型能力迁移到产业领域中,必然需要调优与二次训练,以为企业未来从“数据决策”向“知识决策”转型提供强力支撑。产业需要可用、可控、可信、可负担的定制化模型,只有这样,才能在产业上落地生根。也就是说,AI大模型需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提供更快、更好的产业服务,从而使大模型发挥生产力作用。实际上,大模型更多是作为一个“底座”的概念存在的,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场景下,如何利用好并且更精准地发挥技术的作用才是更困难的事情。从产业端切入大模型,被京东许冉比喻为“从北坡攀爬技术珠峰”,道路虽然更加艰难,却有更波澜壮阔的风景。大模型,绝不是资本新故事,而是从“价值创造”的角度去思考的真实应用场景,是不断优化“成本、效率、体验”的一种工具。

640 (3).jpg

  大模型服务于产业的力度,取决于其本身含有的产业厚度,即是指能在多少产业场景中切实应用,为产业真正创造价值。更准确地说,大模型源于产业,也必将在未来服务于产业,产业才是大模型的最终归宿。当然,大模型如何从产业中产生,如何介入实际产业,如何完美适配产业需要,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问题,这是基于更长远未来的“技术追求”,同时也是围绕“价值创造”的务实主义。从某种意义上说,角逐大模型落地的难点并不在于技术追赶,而在于产业突破。一个技术在产业里产生价值需要长周期的积累,大模型产业落地的角逐是一场长跑。大模型的竞争,是产业战略乃至国家科技战略的竞争,将成为未来20年变革所有行业的核心力量。深入思考国家及产业需要什么样的产业AI未来,应从大模型的产业化上入手。大模型要源于产业土壤,更懂产业诉求,解决真实产业问题。普惠和突破则是大模型服务于产业的两大承诺。只有当AI大模型越来越深刻地塑造新的产业形态,并越来越激活更高效率的产业势能,这样的产业化AI比拼,才能奠定最终胜势。动辄上千亿参数的通用大模型算力成本,往往很高,因此,产业需要更适应自身成本需求和应用实际的“专业化大模型”。

         二、落地物流的两大基础:数据与场景

        所有行业都会基于大模型进行重建,物流行业也不例外。智慧级物流,是基于“计算+数据+模型”的综合产业智能,对于当前琳琅满目的大模型,物流业界的态度主流是观望,其实,物流有大模型落地的两大基础——数据与场景,可率先应用,以改变物流格局。

640 (7).jpg

  物流流程、数据等丰富成熟,更适合接受AI大模型的深入改造。智慧物流等领域,以物流为供应链中的智能制造,数字化程度相对较高,在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应用上,本已有基础,因此更有希望更快步入AI智能化。物流具有的成熟技术条件、海量的数据,广泛的应用场景,这一切都意味着大模型离物流并不遥远;头部物流企业和物流平台掌握超量数据,深度参与着庞大而复杂的产业生态,具备多样型的复杂应用场景,是大模型落地的天然土壤。其实大模型在物流行业的运用,很早就开始了,快递客户日常接到的人工语音电话,就用到了大模型功能,只不过是其基本、最简单的模型功能应用。

       1、数据

       总的来说,数字基础设施助推大模型服务千行百业,数据本身是驱动人工智能的重要力量,各产业每年产生的14亿优质交互数据,为大模型驱动产业AI落地,提供了充足数据动能。持续积累高质量的行业数据,离不开更强大的数据平台和更强的智能交互能力。ChatGPT自发布以来,通过大量人类反馈的交互数据,效果越来越好。由大模型带来的产业智能,必将优先在数字化领先的场景发生。从本质上说,大模型是指读取海量数据、参数的规模巨大的算法模型,经过大规模数据训练后,能够适应一系列任务的模型。

数据.png

  只有当数据平台不断实现知识输出,智能平台不断反馈高质量协同数据,构建起循环增长飞轮,才能实现高质量行业数据的积累。大模型的输出落地,优先在数字化领先的场景落地。数字化基础都较为扎实,会更利于大模型能力的释放。随着快递物流行业的数字化进程不断深入,多年来,物流行业发展积累了宝贵的数字化经验,在数字智能化上居有领先地位,可适宜于大模型的落地。对于大多数物流企业来说,自建大模型不仅周期长,效率低,成本高,因此,它山之石,无疑是构建自己企业专用大模型的一种“最优解”,除了大模型提供者具有复杂场景充分检验的大模型融合解决方案,还需要物流企业在数字化上做好基础。腾讯大模型在数字货运福佑上的探索落地,就是根据以上这一原则:福佑卡车无疑是数字货运领域的佼佼者,福佑深度介入整个货运交易链条,将其标准化、数字化重构,天然附带海量场景数据。据福佑卡车公开披露的信息,8年时间内,该公司积累了1.9亿关键节点数据,200亿+多维度行为数据,这些高质量数据恰好能为大模型的落地提供技术支撑。大模型在物流上的应用,以数据为基础。数据作为“养料”,决定了大模型的底色与能力边界。大模型之所以称之为“大”,就是因为它庞大的数据量和复杂的参数。在训练和优化大模型的过程中,高质量数据是核心生产要素,要想训练出精度极高的行业大模型,所需的不是互联网上免费公开的数据,而是行业特定的场景数据,物流B端的产业数据是从业者真实交互数据,样本少、分布不均,极难获得。因此,大模型,除了训练标准大模型通用的数据外,还必须将物流业自己的数据纳入其中,例如,京东言犀在训练时便使用了70%通用域数据与30%京东数智供应链原生数据。

抽象模型.jpg

  传统数据库面对大模型训练的图片、音频、视频等非结构化数据,显得捉襟见肘,专门针对此类场景的向量数据库更显得弥足珍贵,因为向理数据库具有极为精细、复杂且庞大的数据洞察诉求。当前各家大模型在算法层面区别并不大,并且具有同质化的趋势。在此背景下,通过物流本身的场景和垂域数据优势建立行业大模型,训练数据就成了真正区分且影响行业大模型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所谓的数据,来源于商流、物流以及金融流,一个物流公司,具有获得这三类数据的基础,更为重要的是物流原始数据只有在交互中才会产生,并且是动态而非静态的数据,因此,经过二十年发展的物流业,当然拥有丰富真实的产业数据。大模型加入物流企业独有的场景数据,能快速精调生成专属模型,不同的物流企业,在数字供应链领域的细分深耕,为产业大模型的落地提供了差异化的数据优势与能力优势。源于产业和内部业务场景的“人无我有”的数据与能力,最终带来了物流大模型的差异化。更进一步,可发力大模型与数字孪生技术深度结合,推进物流技术迈向数字原生时代,逐步形成AI自动生成供应链解决方案:数字孪生验证出全局最优方案,最终用于实践的完整闭环。

       2、场景

       技术本身是没有办法直接产生价值的,技术只有放到场景里才能够产生实际的价值。物流作为先天更适合新技术渗透的场景之一,对大模型的应用,正是为数不多可以看到实际落地产业效果的赛道。

640 (5).jpg

  数字物流作为传统物流数字化转型后新的经济形态,涵盖快速接单、高效分单、实时定价、轨迹跟踪、智能应答等多个应用场景。物流是AI落地最重要的产业场景之一,也是大模型落地的重要产业场景。技术的演变与发展,是离不开具体场景的聚焦,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场景下,如何利用好并且更精准地发挥技术的作用才是更困难的事情。在大模型产业化的过程中,场景一定是必需品,从现阶段来看,物流可能会是那个相对更加“完美”的选择。物流本身承担着数字与物理世界的现实链接,具有丰富的内在场景。单一大模型本身无法产生直接价值,技术只有放到场景中才能产出实际价值,更准确地说,只有在自己的场景,才能培养出适合自己的大模型应用,而物流,是具有丰富的场景,并相对高度数据化的行业。近期,在华为、百度、腾讯、科大讯飞等企业的参与下,大模型的应用场景有了越来越多的实践案例。京东、阿里推出电商物流头部企业自己的大模型,菜鸟供应链也顺势发布了基于大模型的数字化供应链产品“天机π”。这些更接近于物流场景,但落地物流,还需要与物流具体场景结合,需在物流企业内部的关键场景完成历练和实践。当模型训练完成之后,我们在输出时就可以针对不同场景,做到更为精准的变频。智慧物流具有知识密集型、任务型产业场景,大模型聚焦其中,可解决真实产业问题,企业在技术层面设法将大模型运用到物流的具体场景中来降本增效,也将成为趋势。

640 (7).jpg

  大模型需要的数据包括场景化数据,物流具有长链路、复杂协同、更多动态数据回流的场景,成为了大模型最好的“练兵场”。AI大模型需要在物流场景中反复与充分测试,锤炼技术、升级迭代和培育市场,因为,现实需要的是致力于在具体物流场景中100%解决问题,而不需要在100个场景中解决10%问题。AI大模型不仅要顾及到行业专业知识,还要对上下游个性化业务场景具有深入理解,从细微业务场景的颠覆性转变的积聚,从而推动场景到产业的全面进步。物流改造是宏大命题、长周期赛跑,但离不开一个个具体业务场景的精细化覆盖,围绕人、货、场三个核心要素展开场景,对物流场景应用一点点吃透打通。大模型深度融入物流服务供应链全场景,可实现多模态大模型对物流场景内容生成和创作的交互升级,解决行业痛点问题,要持续洞察和验证真实的业务场景,探索大模型在物流行业的多场景应用。大模型在物流领域成功落地的关键还在于,能否应用于具体场景,以解决效率优化问题;能否达到提质降本增效的目的,能否创造商业价值。大模型可以重塑物流生态,改变各个场景的运作方式,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帮助企业实现降本增效。谁能率先在物流业务场景中应用好大模型为核心的人工智能技术,谁也将有望获得未来的最大红利。

产业与模型.jpg

  总之,所有大模型都一样,都是在数据与场景的基础上,经过长期训练后,从量到质的不断突破积累的产物。例如,京东言犀大模型是从京东优质的产业场景与数据中锤炼而来,具备更强的产业属性。基于数据、场景以及多年的技术积累,物流业,特别是智慧物流,物流平台成为打造大模型的前沿高地,也是产生产业大模型的最佳阵地,大模型在物流上的应用,是值得充分期待的。物流环节众多,复杂性极强,所以技术对物流场景的渗透,遵循从单点到全链条,从行动到智能决策的过程,而多模态大模型对物流场景内容生成和创作的交互升级,是一次更为综合和升维的介入。结语:人工智能,是一场非常严肃的技术革命,大模型驱动AI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的突破,首先是大模型产业落地的突破;围绕物流行业大模型进行技术融合与创新,并不断降低大模型的落地成本是长期确定的目标。

【声明】物流产品网转载本文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对真实性负责,物流产品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小编电话:010-82387008,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