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关税风波下的电商狂欢节跨境商家如何应对

来源:《物流技术与装备》 | 2025-07-22 00:00 | 作者:张心雨

  618大促作为各个电商平台备受瞩目的年度活动,各大电商平台纷纷推出各种优惠活动。淘宝采用“官方立减+跨店满减”的组合优惠方式,单件商品最低直降15%,部分爆款降价幅度甚至达到50%。

  618大促作为各个电商平台备受瞩目的年度活动,各大电商平台纷纷推出各种优惠活动。淘宝采用“官方立减+跨店满减”的组合优惠方式,单件商品最低直降15%,部分爆款降价幅度甚至达到50%。京东则推出“平台满减+国补+以旧换新”的三重叠加体系,让消费者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优惠。

  然而今年,在美国关税政策的变动下,增添了诸多不确定性与挑战。在关税窗口期与消费旺季叠加的特殊节点,美国政府对华关税政策的阶段性调整,既为跨境卖家带来短期喘息机会,也暴露出全球供应链结构性矛盾与贸易保护主义的深层矛盾。

  2025年5月12日,中美联合声明宣布暂停91%对华加征关税,并将800美元以下包裹关税从120%降至54%,同时取消原定于6月1日实施的200美元/件从量关税。这一政策突变使美国消费者在618期间迎来“囤货潮”。义乌璟文进出口公司数据显示,关税下调后单日订单量激增300%,美国买家为规避未来关税风险,甚至出现“拼邮海运”现象——通过集运仓拼单分摊关税成本。然而,政策的不确定性仍使卖家陷入“两难”:若依赖窗口期订单,可能面临90天后关税反弹的库存风险;若放弃促销,则直接错失短期市场红利。这种政策“钟摆效应”暴露出跨境贸易对政策敏感性的脆弱本质。

  2025年6月23日起,美国对多种钢制家用电器等钢铁衍生制品进口征收50%的“232”关税。这一政策调整,使得相关产品的出口成本大幅增加,企业利润空间受到严重挤压。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给电商出口企业带来了诸多风险。企业面临着订单波动、成本上升、利润下滑等挑战,经营压力显著增大。一些企业为了应对关税政策的变化,不得不调整生产计划、优化供应链、提高产品价格,但这些措施往往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甚至可能会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关税政策的调整如同一股强大的推动力,直接促使跨境物流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传统的“单件直邮”模式,由于成本激增,逐渐失去了市场竞争力,被迫进行转型。美国邮政的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小包直邮成本同比上涨40%,清关时效也大幅延长至15 - 25天。这意味着消费者需要等待更长的时间才能收到商品,购物体验大打折扣,同时也增加了卖家的运营成本和风险。

  在此背景下,海外仓逐渐成为主流解决方案。头部企业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实力和丰富的资源,通过“海运 + 本土配送”的模式,将物流成本降低了30%。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物流效率,还增强了客户满意度。然而,对于中小卖家来说,海外仓的前期投入成本高昂,让他们望而却步。他们缺乏足够的资金来建设或租赁海外仓库,也无法承担海外仓运营过程中的各种费用。亚马逊海外购在618大促期间,通过跨境直邮和保税仓发货两种方式,实现了物流的全面提速。消费者最快可实现两日达,极大提升了购物体验。与此同时,亚马逊海外购提供了跨境直邮与保税仓闪电发货双通道极速物流,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发货方式。

  此外,速卖通等平台推出的“半托管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压力,但仓储费用上涨(美国仓库租金较2021年翻番)与库存周转要求,仍使中小卖家面临“规模不经济”的困境。他们需要在有限的资源下,平衡库存成本和销售需求,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这种物流模式重构本质上是一场成本与效率的零和博弈,而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剧了博弈的残酷性,让卖家们在物流成本和效率之间艰难抉择。

  关税政策调整加剧了跨境市场的结构性分化。数据显示,美国市场在中国跨境电商出口占比从2024年的42%降至2025年Q1的35%,而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增速超过50%。头部企业凭借供应链优势(如SHEIN、Temu的美国本土仓库)稳定市场份额,而义乌小商品卖家单量骤降50%。这种分化背后是全球化供应链的再平衡:一方面,中国卖家加速布局越南、墨西哥等近岸外包基地,利用区域贸易协定降低关税;另一方面,美国本土仓储需求激增,但供应链本土化政策(如芬太尼问题引发的20%关税)仍使中国制造难以被完全替代。这种再平衡既非简单的产业转移,也非单纯的政策对抗,而是全球化与区域化交织下的动态调整。

  在618大促期间,关税政策窗口期为电商出口企业带来了一定的机遇。美国买家为了在关税调整前完成采购,纷纷加大囤货力度,导致订单量大幅增加。一些外贸企业抓住这一机遇,积极组织生产、扩大出口,取得了显著的销售业绩。例如,广西博白县凰图工艺品公司为按期交付订单,工厂连续一周加班至夜间11时,大促期间销量增长20%—30%。广东汕头澄海众多玩具厂商加班加点,争取在窗口期内完成订单出货。这些企业在关税政策窗口期的积极表现,不仅为企业自身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为整个电商出口行业注入了信心。

  然而,机遇背后也隐藏着诸多挑战。关税政策的变动导致企业成本上升,利润空间受到挤压。同时,订单的集中释放也使得企业在生产、物流等方面面临巨大压力,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订单延误、质量问题等情况,影响企业的声誉和市场竞争力。

  尽管今年618大促不可避免地受到美国关税政策变动的影响,为电商行业带来了不少挑战。电商企业仍然能够抓住机遇,通过优化供应链布局、提升产品竞争力、加强风险管理等措施,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未来的发展中,电商行业将继续在全球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推动全球贸易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做出贡献。

【声明】物流产品网转载本文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对真实性负责,物流产品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小编电话:010-82387008,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