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正在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经济、社会的信息化,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世界的面貌,世界现有的政治经济格局也由此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信息化所造成的“数字鸿沟”正以超常的速度拉大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发展差距。因此,加快信息化进程,实现跨越式发展,不仅是我国实现经济与社会跨越式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途径,在一定意义上讲,也是我国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差距的最重要甚至是最后的历史机遇。
那么,我国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应采取哪些应对措施?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调研组于2004年11月末12月初赴广西、广东,对22家企业和事业单位进行了实地考察,就企业信息化、政府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发展对经济与社会的影响和促进作用等进行调研。期间还向国家有关部门了解了信息产业发展和信息化的宏观情况并交换了意见,初步形成:一个基本认识;三个重要启示;五个主要问题;四点思考和建议。
一、我国信息化的发展现状与我们的基本认识
对于什么叫信息化,目前国内外均没有比较统一的认识,一般认为包括信息产业、相关的基础设施、信息资源开发、信息技术标准及其相应的法规、人才、重大工程等六个方面。我们认为可以归纳为两个主要内容:一是信息产业迅速发展,并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支柱性、带动性、引导性作用日益明显的过程;二是信息技术、产品和各种信息资源日益广泛地向传统产业和社会生活渗透和延展,使传统产业不断得以信息化的改造,社会生活方式因此发生重大变化的过程。理论和实践都证明,信息化是现代社会的基础和基本标志之一。没有信息化,就不可能有经济、社会的现代化。
经过近十几年的艰苦努力,我国信息化取得了超常规的发展,成绩显著。据信息产业部和有关方面的资料分析,目前,我国信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已达15%左右,一些主要信息产品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普及率迅速提高,如固定和移动电话、互联网、各种视听产品和设施,等等。有些地区有些产品的普及率甚至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如移动通讯的普及率,目前北京、上海、广东的普及率已达到50%—78%,相当于目前美国48.8%、德国72.8%的水平。另据信息产业部统计,2004年1—10月,我国信息产业增加值仍以38.7%的速度增长,比整个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高8个百分点,比整个国民经济(GDP)9.5%的增长率高29个百分点;利润总额占全部工业的16.3%;信息产品出口总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34.4%,出口增长速度高出全国出口增长速度12.6个百分点,实现贸易顺差146.7亿美元;新增电话用户超过1亿户,总数已达6.36亿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已达3.25亿户。电话用户规模目前已占世界第一位,信息产业总规模居世界第三位。广东的信息产业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目前其完成的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34.4%,连续14年居全国第一位;销售收入占全国的32.8%。
信息产业本身的迅速发展,为传统产业和社会其他方面提供了信息化的技术和物质基础,使信息技术及其产品不断地向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渗透和扩展、延伸,加快了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据各种资料的反映和我们的具体调查,目前已经有许多企业日益广泛地采用信息技术来改造自己的设计、生产、营销、客户管理,以及内部的财务核算与结算,人事培训,信息分析、备份和储存等等,大大地提高了生产的效率和产品质量,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赢利水平。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广东,许多大型企业都采用了CAD、CAM等技术。佛山市已经有4家企业被纳入国家CIMS试点企业,13家企业被科技部认定为CAD应用示范企业。有5000家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其顺德区还被确定为广东省制造业信息化试点城市,佛山南方印染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为试点示范企业。一些大型企业已在企业内建立了ERP系统,对企业从采购、制造、营销、客户服务、企业物流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和培训等进行全方位的信息化管理。
在社会服务的信息化方面,电子政务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动下,目前中央各部门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一级已经基本上建立了政府网站,非保密性政务已不同程度地向社会公开,并建有一些终端设施直接服务于公众。在广东珠三角地区,电子政务开展更为普遍,一般地市一级及部分县级已经基本建立各种类型的电子政务系统,其内容和方式也更为丰富。如办公自动化系统,电子公文交换系统,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统计信息查询系统,社会保障信息管理系统等等。
通过以上分析,使我们形成了一个初步的基本认识:信息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信息化对我国的经济与社会正显现着巨大的影响力;信息化是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和重要历史机遇。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二、三个方面的启示
在实地考察过程中,通过具体的案例,我们还获得了三个方面的重要启示。
1、通过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可以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大大提高。
案例一:我们考察的桂林广陆数字测控股份有限公司,仅在传统的游标卡尺上装上电子显示装置,就可以有效地克服工人在操作中容易发生的视觉误差,提高测量精度,大大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价值,其生产的电子数显千分尺、电子数显指示表系列产品等80%出口欧美3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量占国内的50%以上,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厂,迅速跨入全国同行前列。这个案例表明,即使在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地区,通过信息技术的改造,也可以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使企业跨越式地发展,迅速做大做强。
案例二:佛山顺达电脑公司为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先后投入8000多万元,在企业内部建立了ERP(企业资源计划)和自动仓储系统等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企业的生产、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