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商贸流通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成功转型案例
2011-03-22 17:02
唇齿相依的关系。这也是现代物流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
2. 现代物流企业的“中国模式”更适合我国国情
自从有了人类历史,就伴随着物流活动。但对我国来说,“物流”一词及其概念源自国外,行业内的学者及专家在物流研究上也更多的关注国际物流的发展研究。从国际经验看,物流都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阶段服务到全过程服务的发展过程。从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轨迹来看,在吸纳国外先进物流企业发展经验的同时,其发展模式具有中国特色。从无锡中储的发展实践看,包括集物流、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于一体的现货市场业务,以及提供融资功能的物流金融业务等,都使得中国物流企业更具中国特色。这是从实践中探索并检验的,具有生命力的物流延伸服务,更符合我国国情。现代物流企业不能脱离国情,盲目追求或者执着于一些新潮的物流概念。我国物流发展需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但不能超越我国国情,照抄照搬国外的模式。脚踏实地做好中国模式的现代物流,在这点上,无锡中储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3.物流信息化的作用得到重视且水平得到日益提升。
物流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除了网络化、人才储备和新物流技术应用外,信息化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向。在信息化方面,无锡中储相对来说,从时间上和技术应用上走在了国内物流企业的前面。10几年前,就根据业务需要提供了相应的物流信息服务,并在其中真实地感受信息化所带来的优势所在,信息化提高了交易透明度、内部监督,带来了更多客户。通过无锡中储交易的铝锭、不锈钢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大宗生产资料的交易是反映国家经济运行的晴雨表,通过物流信息化这个服务平台,分析铝的交易变化趋势,为国家政策决策提供信息服务。这些数据是依据实际交易信息得来,是客观真实的,可以通过这些数据信息为社会为政府、为经销商为厂家提供服务,使得企业与客户和生产厂家不仅只是一个单纯的中介关系,而变为一个主动的、高层次的、具有引导性的物流企业。由此可见,物流信息化对微观企业层面,乃至宏观经济层面都是至关重要的。
4.物流服务的产业化、现代化、标准化特征显现
从无锡中储的现实来看,现代物流企业的物流服务的产业化、现代化、标准化是提升企业高效率、高收益,为公司业务发展带来强劲的内源增长力的重要基础。
物流服务的产业化,即物流企业逐步与第二产业建立相互依存的关系,并促进其物流需
求释放,形成物流市场。物流行业采用惯例的做法,符合现代社会客户的需求。例如,在仓储业务流程上,从客户仓储合同签订到货物到达清点交接、计量、堆码,从货物验收入库到物资保管养护,从货物提货受理到验收出库,都严格按照客户接受的物流业务管理规定执行,力求每道流程规范化、标准化。物流服务的现代化,就是通过使用较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科学管理方式,适应现代社会物流发展需求。物流服务的标准化,即强调流程的连续性,服务的标准化和作业的程式化等。包括工作流程标准化、服务标准化、和硬件标准化等方面。硬件标准化涉及行业标准的制定,无锡中储在基础管理工作做的比较严格、踏实,要求服务人员掌握岗位工作内容,明晓岗位工作标准,熟悉工作流程,而且要了解相邻岗位的流程衔接。
5.领军人物对现代物流企业发展的贡献较大。
优秀的、具备良好综合素质的物流管理人才是我国物流企业发展的必须。物流作为一个新兴的、需要不断探索发展的行业,和物流高端人才的作用息息相关。在从传统物流走向现代物流的过程中,物流企业高端人才能从战略高度对企业物流进行规划和管理,对物流活动进行高效的计划、组织、指导、协调、控制和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优的协调与配合,降低物流成本,发展新的业务模式,提高企业、社会效益。前述提及,无锡中储的发展壮大与其经理人曹雪江30多年的物流市场探索和开拓不无关系。在企业经理人的带领下,在从传统储运向现代物流转变的过程中,无锡中储托传统物资储运企业的仓储运输资源和基础功能优势,不断跟进市场需求、跟进物流需求,跟进客户需求,增加和完善物流服务功能,增强自身的实力和竞争力,探索出了一个又一个的成功经验,开辟了一条从传统储运向现代物流转化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物流之路。当前,我国的物流高端人才相对来说较为匮乏,据2005年发行的《北京物流蓝皮书》通过对4500多家企业调查显示,仅北京的高级物流管理人才缺口达6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