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每日优鲜的收缩与预制菜的走红

来源:物流产品网 | 2022-08-04 11:51 | 作者:快言慢说

  2.jpg

物流产品网(ID:products56)原创

  作者 | 快言慢说

  编辑 |快言慢说

  图片来源 | 网络

  近日,每日优鲜又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对于生鲜电商来说,这几年过的很艰难,每日优鲜的境况,只不过是其整个行业的缩影,而预制菜,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生鲜电商的一个细分领域,是生鲜的进一步加工,却走红当下,本文对此谈几点看法,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一、每日优鲜,败走麦城?

  7月27起,每日优鲜没了及时达,每日优鲜正在抛弃“生鲜活鲜快至30分钟送达”这则口号。对此,每日优鲜回应:在实现盈利的大目标下,公司对前置仓业务进行了调整,次日达和其他业务不受影响。

每日优鲜.jpg

  然而,一切迹象都表明,作为“生鲜电商第一股”的每日优鲜正在面临危机:业务大败退之外,每日优鲜的人员也在“撤退”,听说每日优鲜80%的员工要待岗,7月的裁员又开始了。

  公司4年时间累计巨亏105亿,2021年年报“难产”,截止7月28日,每日优鲜股价仅为0.24美元,市值为5545万美元,较高点缩水近96%,已收到两次退市警告函。

  每日优鲜,是生鲜电商前置仓模式的开创者,以这种模式,每日优鲜逐渐将1小时甚至是30分钟送达建立为核心优势。

  所谓前置仓,指的是根据周边区域用户或订单的密集情况建立众多小型仓库,从而缩短末端配送时间,实现“小时达”,确实是解决生鲜保存、冷链物流成本等痛点的有效途径。

  每日优鲜诞生于互联网红利漫溢的2014年,主打前置仓模式的生鲜电商曾是市场热捧的主题,屡获资本垂青。具备颠覆效应的前置仓模式,让当年每日优鲜的创始人徐正拿到了潮水一样涌来的投资,从2014年创立到2021年赴美上市前,每日优鲜先后获得了10轮共计超110亿元的融资,投资方包括腾讯、高盛、中金、联想、元璟资本等一众明星投资机构。

  然而,前置仓风光无限的概念下隐藏着很多问题。前置仓,更多是一种提升性消费需求,如果没有非常密集的人口和足够的消费能力,前置仓亏损的概率是很高的。

  前置仓模式在高线城市和低线城市的命运完全不同,前置仓需要足够的人口密度和消费能力才能平衡成本,但全国达到这样标准的城市除了北上广深之外寥寥无几,所以前置仓是否适合全国推广,是一个值得深入考究的问题。

每日优鲜2.jpg

  每日优鲜的庞大的前置仓体系需要消耗非常多的现金,没有现金来源,又要烧钱,最终导致其运营体系无法维系下去。此次调整,也证明了每日优鲜难以承受重资产、重运营的前置仓模式带来的重压。

  前置仓核心在于供需,通过大数据了解消费需求进行配货和即时送达,难度很高。前置仓的成本一直居高不下,生鲜前置仓的亏损一直是个大难题,阿里高管在关掉盒马的前置仓业务时就指出,前置仓模式可以低成本、快速复制,但是难以兼顾成本和效率,不可能全面盈利。

  此次极速达业务的正式关停也意味着每日优鲜彻底放弃了赖以起家的前置仓业务,重要的原因在于前置仓模式无法复制到低线城市及下沉市场。一度宣称在北京趋于实现盈利,但整个公司一直处于大规模亏损中。

  时至今日,围绕前置仓的争论还没有结束,有人说,前置仓是不成立的模式,是做给VC看的模式。有的人认为,前置仓具有优势,每日优鲜的败局,不只是前置仓的价值优劣导致的。

  前置仓模式起送门槛高是不争的事实,但30分钟的配送时效被普遍认可,长期看有价值,一旦跑出来竞争壁垒极其高。

  招商证券的一份报告显示,尽管目前前置仓盈利尚有困难,但长期来看,前置仓企业可以通过提高客单价降低履约费用率、提升毛利率、提高订单密度降低履约费用率、降低营销费用率实现盈利。

生鲜2.jpg

  目前来看,前置仓赛道已由前期的跑马圈地阶段过渡到精细化运营阶段,需要企业关注供应链、仓储、物流和运营能力上的建设。据说,朴朴“纯线上运营+前置仓配送”的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前置仓模式的功与过,还需要未来去证实,但每日优鲜的走麦城,已是不争的事实,能否东山再起,让时间告诉我们。

  二、生鲜电商,昨日黄花?

  每日优鲜的困境并非生鲜电商的特例,行业龙头如此,更不用说生鲜电商的后来者。

  每日优鲜,是第一批生鲜电商玩家里少有的“幸存者”,同时期的大部分生鲜电商企业已经被淘汰了,例如十荟团,前后完成7轮融资,金额超过10亿美元,可谓风光一时,最后也不得不暗然退场。

微信图片_20220729101136.jpg

  还有呆萝卜、通过3次融资,曾获得超过7亿元,前几年已走向没落。紧随其后的2020年,曾经的生鲜电商“老大哥”易果生鲜,也烧光了数十亿融资,走向破产重组,总负债达23亿元。跨界巨头下场的许多生鲜电商项目也纷纷折戟。

  有人将每日优鲜等电商的溃败归结为生鲜行业的特殊性——生鲜本身腐败易亏损,以及非标的属性,很难随着交易规模的扩大而降低边际成本。某种程度上说,每日优鲜的溃败有行业普遍面临的痛点,这是客观原因,但也有主观原因

  1、资本局

  生鲜电商这个行业就是烧钱的行业,没有一定的资金和资源肯定是做不了的。每日优鲜可以说是资本的宠儿,八年之内,共获得11轮融资,融资规模超百亿元,2021年6月25日,以“生鲜电商第一股”在纳斯达克上市。

  生鲜电商,一度被认为是互联网最后的一块大蛋糕,曾是资本必争之地,但持续的烧钱,长期无法盈利,谁也难以持久,对企业是如此,对资本也是如此。生鲜电商,烧光了数百亿的资金,成为无数资本的噩梦。

生鲜美图2.jpg

  在生鲜创业的大浪潮下,每日优鲜抓住了风口,成为资本疯狂追捧的对象,在资本的支持下,走上的不是“快车道”而是“超车道”,助长了内部的浮躁气氛和投机心理,没有考察研究前置仓的弱点和不足,也没有实践所谓的“极其慎重”和“三环验证”。直到每日优鲜核心业务无止境亏损,使多轮连投的腾讯,不愿意再为每日优鲜输血的时候,才如梦醒。

  当时,与互联网上的其它打法一样,戏码延伸到了生鲜电商,巨头与资本集聚,补贴、烧钱、抢人、抢地盘,步逐是,先实现规模,再实现盈利,但这个打法的前提是不断有钱投入,继续烧,继续扩大规模,继续增加渗透率。

  但烧钱换规模的打法并没有在生鲜电商领域生效,反而将行业拉下深渊,似乎证实了补贴战并不适用于生鲜电商,在美国,北美资本圈一场史诗级的投资失败当数生鲜电商,于是后来,风头圈一度闻「生鲜色变」,曾经被资本围绕的生鲜电商,此时此刻仍然摘不掉“烧钱、亏损、高成本”的标签。

  据统计,国内生鲜电商领域,大约有4000多家参与者,其中仅有4%营收持平,88%陷入亏损,最终只有1%实现盈利,以头部品牌——叮咚买菜为例,其披露的2022年第一季报显示,仅一季度的净亏损额达4.77亿元,2019年至2021年期间,叮咚买菜的净亏损总金额高达114.8亿元。

  2、供应链

  每日优鲜的大撤退,再度给生鲜电商赛道敲响了一记警钟。零售业有句老话:起势靠流量,生死靠供应链。生鲜电商的角逐实质是深耕供应链下的商品竞争,而非价格战。

  中国的生鲜电商,上半场拼钱袋子,下半场拼供应链,生鲜电商,它不是一个简单的生鲜产品+电商模式,不是纯粹的零售,它需要更多对上下游供应链的把握,其中包括物流与仓储。

  生鲜电商要立于不败,供应链是根本。供应链做得好与坏,决定着拿不拿到利润,这就是盒马为什么要死磕供应链的原因。

盒马.jpg

  业内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会做流量的不太懂供应链,会做供应链的又不能抓住前端不断迭代的流量风口。

  无论是前置仓模式的叮咚买菜、每日优鲜,还是社区团购模式的美团优选、多多买菜,都深谙烧钱换规模和流量的玩法,但多年亏损、让整个赛道求盈利慢慢成为行业新共识。

  而盈利,不得不注重供应链。这对生鲜电商来说也许是铁律,生鲜电商的成本非常高,中国生鲜流通的损耗率达到了 25%-30%,高于美日 20% 以上。前一时期,困在流量牢笼里,没法对产业端和供应链的改造升级倾斜太多资源,现在需要在供应链上下功夫。

  生鲜行业还是有前景的,现在生鲜电商负重寻路,向供应链要效率,可能是不得不走的一条路,供应链效率就是商品“生命”保险率。

  虽然因在供应链、仓储方面投入较大导致了运营的重资产模式,但此类自营模式更能关注细分领域,通过对供应链、仓配履约环节的改革升级,可以实现灵活的供应链控制能力、高效的履约流程等等。

  2022年生鲜电商正在走到岔路口,生鲜电商的问题是互联网模式扩张的共同问题。早期利用烧钱获得市场份额,但当企业到达一定规模,投资者就需要互联网烧钱企业拥有一定的盈利变现能力,把流量变为利润,而没有找到盈利方式的企业只有流量,未能形成运行体系,就不得不面临现金流断流的问题。

六强.png

  从市场角度看,生鲜电商行业还是有前景的,是一个有价值的赛道。然而,怎么跑通,还需要行业的努力,国内头部生鲜电商的战略转型,迫在眉睫,生鲜电商在竞争中不断改进升级,未来其市场份额将得到较大提升。

  三、预制菜,一片净土?

  炎炎夏日,小龙虾预制菜爆红,其实,不仅是小龙虾,预制菜整个行业都站上了风口,一飞冲天,有人说,是万亿商业新蓝海。

微信图片_20220729103723.jpg

  过去5年,如果有个行业能持续实现年化超20%的增长,那一定是预制菜。红红火火的预制菜不仅是属于餐饮行业的狂欢,大批跨界企业和各地政府,也正在赶来的路上。

  大家知道,生鲜是指未经烹调、制作等深加工过程,只做必要保鲜和简单整理上架而出售的初级产品,而预制菜,又被称为半成品菜,也叫快手菜,一般指以工业化流水线作业方式,将菜品原料前期预加工制作,经过密封包装进行售卖。

  生鲜六大品类之一的熟食凉菜,跟现在的预制菜一个理念,但预制菜更为精细,多品。

  预制菜的起源可以追溯到70年代的日本,在我国起步较晚,初期发展缓慢,直到2014年,预制菜行业才进入高速增长阶段,但以B端为主战场,面向餐饮行业,直到2020年疫情之后,才在C端大显身手,逐步爆红。

  随着当下生活节奏的加快,菜品、菜系的预制菜不断更新,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推崇。流行于各大电商平台的预制菜套餐,已经“攻占”了许多年轻人的厨房。

  目前,我国预制菜在B端和C端的比例为8:2,对照日本的6:4来看,市场空间巨大,各大电商平台的数据,也在宣告着预制菜行业的崛起,预计今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459亿元,未来年符合增长率将超过20%。

  有媒体把预制菜走红归结于——懒人经济与疫情加速,这未免太简单化了,不错,预制菜最大的卖点在于解决年轻人不会做饭、没有时间做饭的问题,消费者购买后,只需在家简单加热、蒸煮等即可食用。

微信图片_20220729092526.jpg

  其实预制菜主要解决的是正餐问题,是速度食品的升级版,好吃且具有性价比的综合,也是家庭结构变化(小型化)和人口结构变化(人口老龄化)所引发的消费新需求。

  是标准化中餐生产工艺的成熟的产物。随着对制作流程各项细节的深入掌握再复杂的味道都可以量化成具体的数据:辣度、酸度、甜度、咬合度......产品不断升级迭代,

  总之,从全局看,预制菜兴起的背后,是B端厨房工业化降成本和提效率的要求,以及C端生活方式的变革,预制菜的火热,满足的不仅仅是企业盈利诉求,更照亮了各地方的产业升级之路。

  预制菜产业获得了高度关注,到底是怎样的一门生意,怎样才能做好?和生鲜电商一样,供应链也是一个门槛。

  围绕预制菜生产、仓储、流通、消费以及装备生产等产业链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行投资布局,推动并赋能产业链上中下游高效协同发展,促进预制菜全产业链的系统性发展是重点。

  预制菜是一个极其细分的商业模式,预示着一个消费新业态的到来,预制菜市场的快速扩张与其广阔前景,吸引了众多玩家入场,也让资本心情澎湃,“预制菜”成资本新宠,在投资人眼中,预制菜这个既能To B又能To C的行业,有极大的想象空间。

  根据《2022年中国预制菜行业洞察报告》显示,2013年至2021年,预制菜赛道共发生71起投融资事件,披露融资总金额超10亿元,涉及项目42个,近日,广东省预制菜产业投资基金在广州成立,总规模50亿元。

  自2021年以来,截至目前,约有10家预制菜相关企业共计获得了超50亿的融资。

  在资本的裹挟下,投机主义泛滥的时候,面对涌来的投资,预制菜企业应小心产生浮躁心理,背离了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定力,以免做大量背离商业本质的事情,不要陷入投机思维下的资本局,不走生鲜电商的融资扩冲的老路。

预制菜美图.jpg

  曾经电商前置仓,是资本新宠,烧完数百亿,资本突然发现,前置仓模式完全没戏。于是资本掉头全部转向社区团购,再度展开了烧钱大战。然而,烧了一年后,社区团购也遭遇大溃败,目前,可能又瞄上了预置菜,因此,切记,不要重蹈覆辙

  预制菜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但目前的预制菜远非一个成熟的标准产品,赛道能否跑出国民级品牌?大牌跨界vs行业深耕,哪类企业能率先突破、取得成功?是否会上演生鲜电商的戏码,让我们拭目以待。


【声明】物流产品网转载本文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对真实性负责,物流产品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小编电话:010-82387008,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