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产业政策亟待“整体聚焦”

来源:国际商报 | 2007-07-16 10:30

  7月1日起,旨在抑制钢材过度出口的出口退税新政开始施行,业界专家认为,新的政策调控效果如何,目前下结论还为时尚早,此前国家相关部门出台的一系列钢铁产业政策基本上对市场各方起到了正确的导向作用,但由于我国钢铁产业长期存在复杂问题,某些政策从实施效果看并不理想。专家呼吁,我国钢铁产业政策迫切需要形成“整体聚焦”战略框架,政策的制订应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钢铁业三大问题表现复杂

  在钢铁业的问题中,铁矿石最“惹眼”,但不是产生问题的根源。专家认为,现在围绕铁矿石的主要问题,一是巴西与澳大利亚矿业巨头垄断全球铁矿石市场的格局难以根本改变,而国内钢厂和矿石贸易商无法形成合力,导致市场供求的主动权偏于供应方;二是以印度矿为主的现货市场始终与长期合同矿之间形成一个“价格博弈参照系”,总体而言,印度通过关税政策调控矿石出口的趋向已日益明显,这给国际矿石市场的价格博弈再添“变数”;三是国内钢铁业与国外矿石供应商之间的上下游关系尚不完整和稳定。

  钢材出口也是一个热点问题。市场人士分析,钢材出口造成的贸易失衡压力与钢铁业内部运行之间的“博弈”形成了一个怪圈:当调整出口关税、降低出口退税率等政策在试探“走小步”的时候,钢材出口量却反而因为预期引导以及“渠道分散、时间集中、目标市场集中”等因素难以调控到位;而政策导向与市场反应不一致,又进一步影响了钢铁产业政策框架的稳定性。

  钢铁产业集中度问题则更为复杂。钢铁产业出现的投资分散、过热,产能膨胀及无序出口,反过来引起矿价过快上涨等等,都源于此。据统计,去年我国年产钢超千万吨的钢厂已扩大至9家;重点钢企产钢量占全国总量的比重不升反降,同比下降了2.3个百分点,也就是说,行业集中度在进一步下滑。

  市场与政策调控逆向运动

  上海钢铁市场预警专家贾良群等人士认为,这三个问题虽各有其特点,但其实是一个整体。如果分开解决或作一些临时性政策安排,就会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面,很难解决根本问题,甚至出现政策调控与市场反应不一致的现象。

  钢铁业是产业链相对较长的产业,上游、中游和下游在实际运行中虽然总体利益是一致的,但具体操作时出发点往往还是会有所差异。

  此外,市场波动频繁,炒作空间不断,产业重组难有根本性的进展。从记者在市场上的观察来看,目前大企业希望市场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而不少中小企业则希望市场处于“波动状态”,市场有了波动,才会有投机炒作的空间。可以说,市场的波动是离散性产业布局的土壤,这个土壤不改变,产业集中度的转变也是不可能的。

  政策调整应“整体聚焦”

  业内人士认为,钢铁业的政策调整不应“多点散射”,而是要“整合聚焦”。

  一是正视铁矿石等钢铁上游资源价格处于阶段性高位的现实,不与市场各方作不切实际的“短期博弈”,而是转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形成合理有效的资源成本体系。

  二是在钢材出口和国内市场的关系处理上要有长期战略性的判断。首先,国内钢企过分倚重通过出口通道来释放产能,所以在调整出口退税等相关政策上,应该选择较为彻底的做法,取消鼓励措施,恢复“平常通道”;其次,在产能潜在过剩的“弱平衡”中适度抑制钢价,有利于支撑中国整个制造产业链的发展;此外,要考虑到中国钢铁业占有国际市场可能是一个长期战略性的转型,目前的关键是提高出口标准,优化出口结构,理顺矿石进口———加工———钢材出口的投入产出关系。

  三是提高钢铁产业集中度要市场和政策法规“两手并举”。一方面要形成有利的产业整合市场氛围;另一方面要在政策法规上真正建立强制性的钢铁业人力、资源、环保、节能等多层次综合的成本准入“门槛”,以执法监督的手段进行落实。
 

【声明】物流产品网转载本文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对真实性负责,物流产品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小编电话:010-82387008,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